《孔雀》一组关于梦想的悲歌

这不是一部史诗般的巨著,却在平淡中显出如此的波澜壮阔,掷地有声;
这不是一部纪录片,却在虚构中表现的如此的贴近生活,发人深省;

这是一部将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浓缩于一隅的精品,剧中的一点一滴无处不在触摸着各个年龄层段观众内心最敏感的神经。

早已厌倦了国内各大电视台争相上映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无聊影片,也一直在寻找反映普通人生活题材的影片,前些天看了斯皮尔伯格指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幸福终点站》,内心就有了一次深刻的冲撞。等到看了《孔雀》之后,这次的冲撞比上一次要强烈得多,毕竟是反映的本国题材的片子。推荐大家都看一下这部片子,支持国产影片。


----------------------------------------------



独家评论:《孔雀》一组关于梦想的悲歌  

2005-02-21 09:32更新 来源:雅虎娱乐



柏林传来《孔雀》获得评委会大奖的消息,除了欣慰以外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因为《孔雀》是影坛上少有的中国人从中国人的角度展现中国人真实生活状态的影片。

《孔雀》的名字和剧情几乎没有直接联系,该片讲述了鹤阳市一个普通家庭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的悲欢离合。朴实的父亲和要强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头脑迟钝身材肥硕的大哥,青纯懵懂的二姐和内敛叛逆的小弟。三个孩子有着各自不同的梦想,然而梦想的结局却殊途同归——破灭!


·梦想是必然的破灭

电影从二姐期望成为伞兵的梦想开始,在外人看来梦想定会成真的二姐终落得眼巴巴地看着其它女孩登上接新兵的卡车。大哥虽然头脑迟钝却对爱情充满向往,以至于拉着母亲到纺织厂门口指认暗恋的姑娘,母亲为了成全傻儿子不惜给姑娘手里塞钱以邀请她到家中吃饭,等来的却是姑娘的拒绝。小弟正值青春期,小男孩的特有的虚荣心使他找来帅气的哥们冒充自己的大哥,终究自讨无趣。影片中展现的梦想还有许许多多,这些梦想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可笑,观众的笑声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不屑。

梦想不是用来表达不屑的,在顾长卫看来青春的梦想必然破灭,甚至过于残酷。影片中没有着重表现梦想破灭的过程,也没有解构破灭的原因,观众唯一可见的是主人公沉静如水的表情,如二姐离婚后拿着所有行李回到家里的一组镜头,人物脸上没有沮丧,只有夹在腋下的铺盖卷暗示着一段婚姻的解体。


·破灭是躁动的青春

青春话题是电影人钟爱的题材,类似题材比较成功的还有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阳光》不同,顾长卫把青春的躁动归结于梦想的破灭。

二姐没能成为梦想中的伞兵一天不吃不喝,家人一起上手把一个馒头硬塞进了她的嘴里。但对于降落伞特殊情感是二姐无法割舍,于是便有了全片中最为经典的骑自行车拉起降落伞的一段戏,这几乎是整个影片中唯一的一段情绪高潮。小弟的青春原本可以不那么躁动,直到父亲发现了他笔记本中的裸女图,他不仅结束了学生生涯还开始了一段浪迹人生。当小弟再次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断了一根手指并带回一对母子的社会青年了。

笔者无从了解顾长卫的青春往事,却分明看到顾长卫用自己最喜欢的镜头语言讲述了自己的青春观念,青春是一片海,海底埋藏着无尽的躁动,躁动爆发的一刻也是青春沉沦的开始。


·青春是梦想的悲歌

影片中的大哥因为头脑迟钝经常作出一些傻事而让人发笑,所以大哥的婚姻也是由打打闹闹开始的,他娶了个一个乡下的跛脚姑娘。倒是跛脚姑娘的一句话结束了大哥的青春:只有你看得起我,我看得起你!

二姐的青春持续到她离婚后的日子,和浪迹归来的小弟在街上买菜依旧表现出婚前姑娘般天真的表情。就在此时她又看到了当年负责招兵的军官,那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不拘小节的中年市民,二姐的青春在一句“他一直爱着我”的自嘲中结束。

小弟的青春似乎早就结束了,父亲的一个耳光胜过任何台词。

《孔雀》是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整部影片弥漫着压抑的生活气息,青春、躁动、懵懂、叛逆,这些看似跳跃的元素在顾长卫的影片中都是那么沉闷,略显拖沓的剧情恰好衬托出悲歌的节奏。


孔雀在冬天开屏了,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我们的青春恰如绚丽的雀屏,我们的生活恰如雀屏的背后。(作者:李未)


顾长卫处女作剧情介绍:《孔雀》的细致人生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14:05 新闻晚报
  为期20天的柏林电影节降下帷幕,被业界寄予厚望的顾长卫导演处女作《孔雀》获得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孔雀》是一个讲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活在北方小城三兄妹的故事。一个可以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的姐姐,一个渴望友情、爱情的弱智哥哥、一个可以为了自尊不顾亲情的弟弟……一段段生活的琐碎片断构成了三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样也描绘出了一个时代。当一切尘埃落定,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这是一个生活在70年代末北方小城的五口之家。姐姐高卫红清秀倔犟,因为理想迟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哥哥高卫国外号“胖子”,患有脑疾,傻乎乎的,总遭人欺负;弟弟高卫强沉默得像一个影子,却是这家唯一的希望……

  1 姐姐突然想当降落伞兵,可换来的却是一场幻灭……

  母亲托人替卫红找了一份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卫红本不想去,却拗不过母亲。工作落实了,心还在窗外飘荡,没多久,就闯了祸,她硬生生地将一个小女孩摔在了地上。工作没了,卫红又开始闲在家里,时不时在天台做做美梦。一天,一阵声响咆哮而过,她睁开眼,只见一个个白点从天而降———是伞兵。卫红幸福地追到田野,望着田间徐徐落下的伞兵,她陶醉了,仿佛看见自己正穿着绿军装从远处走来。突然,一位伞兵落在卫红的面前,他英俊威武,卫红腼腆地望着对方,迟迟不说一句话……

  经过这段小插曲,卫红义无反顾地要当伞兵。在报名处,卫红碰到了那天偶然相遇的伞兵,内心的冲动再一次迸发,于是下了狠心,偷了母亲的10元钱。卫红买了烟、酒希望可以给自己当兵通通路子,谁知却看见“心上人”和其他姑娘打得火热,一股怨气油然而生。最终,卫红没能当成兵。在欢送现场,锣鼓声中,她目送着梦想慢慢远去。

  哥哥卫国在一家面粉厂当搬运工,因为智障的缘故,他已经换了6份工作。卫国身材肥胖,力气倒不小,工作很勤快。厂里的一群小混混整天欺负他,自顾打牌,所有的活全让卫国一个人干,如果不愿意,就是一阵毒打。卫国想交一些朋友,甘愿吃点亏,想想还能挣两包烟给父亲抽,值了。

  母亲总是惯着卫国,有什么好东西总是先分给哥。过年了,卫红、卫强必须按老规矩将各自仅有的20颗糖分给卫国5颗,傻傻的卫国将奶糖喂给他的两只宝贝鹅也乐得前仰后合。姐姐、弟弟看在眼里,怨在心里,却不敢吭气。

  2 姐姐结识小流氓果子,为了要回自己做的那个降落伞……

  天空又响起了隆隆的飞机声,屋里也传来了隆隆的缝纫声,卫红做了一个降落伞。卫红将它扎在自行车上,在小城的街道上飞驰。她越骑越快,好像马上就要飞起来似的,她越笑越开心,好像从来都没那么爽朗过。母亲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一把拽住卫红的自行车,将她拖倒在地,卫红瞪了母亲两眼,愤愤地离开了。晚上,母亲硬是给卫红扎了一针镇静剂。那以后,卫红变安分了,在制药厂干起了刷瓶子的工作,母亲每天接送,乐此不疲。

  卫红丢失的降落伞突然出现了,它落在了一个叫果子的小流氓手里。卫红找上了门:“把降落伞还我。”“凭什么,我捡了,就是我的。如果你要,敢不敢上一趟小树林。”卫红如期而至,主动献身,要回了降落伞。

  一天,卫强陪卫国去澡塘洗澡,恰巧碰上面粉厂的那群混混。瘦子给卫国递上一根烟,朋友之情怎能推辞?卫国觉得总算有人将自己当朋友看了,幸福地凑上前去。才吸了一口,只听“怦”的一声,烟卷里包裹的炮仗在卫国的嘴里炸响了。卫国应声倒地,口吐白沫,卫强光着膀子冲了出去……

  经过这次意外,卫国离开了面粉厂,父亲为他谋了份速冻厂的工作。卫红找上果子,请他为卫国出头,教训教训那些不知好歹的小混混。果子一口答应,拿上家伙将那帮混混修理了一顿。事后,卫国带着一只烧鸡送到瘦子那儿赔不是,问:“我们还能做朋友吗?”瘦子看在烧鸡的份上口口声声原谅了卫国,他说:“你姐是个破鞋,被果子糟蹋了。”

  3 哥哥在学校被人当成流氓,弟弟却将雨伞戳进了哥哥的大腿……

  卫国看中纺织厂的陶美玲,天天等在纺织厂门口,看她一出来心里就乐开了花。母亲知道了儿子的心事,找到陶美玲,硬要她帮个忙:“我知道我家儿子配不上你,但求你上我家吃顿饭,安慰他一下。”陶美玲不肯,母亲塞了10元钱……

  高家五口围坐在桌前,一桌大鱼大肉,卫国穿着中山装,必恭必敬的样子。等了许久,不见陶美玲的踪影,一个陌生女人将10元钱还给了高家。卫国像失了魂,结果工作时将同事锁在了冰库里,自个儿拿着一束向日葵送给陶美玲,却发现她已经是面粉厂瘦子的相好了。

  卫红让卫国给弟弟送伞,卫国的傻样惹得全班一阵哄笑。卫强埋头死不承认这是他哥。卫国被学校女厕所传来的歌声吸引久久不愿离去,结果被当作流氓,逮个正着。一群男生将卫国按在泥地里,一阵拳打脚踢,他毫无还手之力。“还不承认他是你哥哥!”卫强也挨了一拳。“他不是我哥!”卫强冲进人群将雨伞尖顶戳进了卫国的大腿……卫强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找来果子冒充自己有一个在公安局工作的哥。谎言戳穿后,更遭来同学的鄙视和嘲笑。一天晚上,卫强将买来的老鼠药倒进了哥的杯子,虽然后来被卫红倒了,但这一切却没逃出母亲的法眼……

  卫红结识了一位会拉手风琴、会跳朝鲜舞的中年男人,他的慈祥、友善使她觉得有了依靠。卫红对他说:“我的父母经常打我,我认你做干爸吧!”男人答应了。此后一段时间,卫红、卫强、干爸三人总是聚在一块,其乐融融。可是好景不长,一天,一男一女找到了卫红的工厂,二话不说对卫红一阵拳打脚踢,走的时候留下话:“你这狐狸精,看你还敢不敢再找你的干爸。”

  4 姐姐出嫁,哥哥取了媳妇,一张肖像画却让弟弟逃离了出生的城市……

  卫红决定结婚了。她认识了在民政局工作的小王,小王是局长的司机,忠厚老实。两人约会才几次,卫红就主动要求结婚。小王想再了解一下对方,卫红说:“再了解,我也不会好到那儿去,你也不会坏到那儿去。”她提出一个结婚要求:帮我找一个新工作,不想再和那些刷瓶子的女人待在一起了。小王一口答应。姐姐出嫁了,没有放炮竹,也没有热闹的人群,一家四口目送着卫红坐在小王的自行车上静静地远去。

  父亲觉得应该将惹事的卫国送到福利院,母亲则主张为他找个对象。于是,卫国取了一个瘸脚的乡下妹,虽然看不上眼,但两人经营的砂锅生意还算不错。

  一家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弟弟卫强的身上,父亲却在儿子的作业本里发现了一张裸体女肖像。父亲直骂家里出了个流氓,要把卫强赶出家门。第二天,父亲上学校撬了卫强的桌子,此后,卫强就再也没去学校,他的学生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卫红出嫁后,分配到民政局工作,搞搞焊接、打打杂活,也乐得清闲,和丈夫的日子却过得平淡无味。一天,果子找到卫红,发现失踪的卫强在养老院工作。卫强得知自己形迹暴露后,第二天便决然逃离了这个出生的城市。

  5 姐姐离婚回到娘家,多年不见的弟弟居然带着一个女人也出现了……

  人这一辈子太短,一觉醒来发现已经和爸妈差不多大了。

  几年后,卫红和小王离婚了。多年不见的弟弟卫强也回来了,他身边多了一个女人张丽娜和她前夫儿子。弟弟这些年变了很多,戴着茶色大墨镜,穿着喇叭裤,油头粉面的,一根手指也断了,可父母始终没有过问卫强的过去。父亲想托人给卫强找个工作,却落了空。卫强游手好闲的习气一直改不了,白天和老人下象棋打发时间,晚上上舞场给张丽娜捧场,他决定让老婆养一辈子。

  多年后,姐姐在街上又碰见了当年钟情的伞兵,他当年的英姿早已不在,一副世俗模样,啃着包子,带着孩子。卫红终于勇敢地走上前:“你是一直爱我的人。”男子茫然地望着卫红,应声道:“你贵姓啊?”卫红蹲在一个西红柿摊前泣不成声……

  小城里有一个动物园,每一个游客都希望可以看到孔雀开屏。

  卫红带着女儿来了,没有看到孔雀开屏,她说:“老爸家满山遍野都是孔雀,上那儿看去。”

  卫国带着老婆来了,也没有看到,他说:“咱自己盖一个动物园,孔雀天天开屏。”

  卫强三口子也来了,同样没有看到,他说:“反正孔雀冬天也不会开屏。”

  人生是个笼子,我们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
撰文单莹


《孔雀》散场,一时无人起身
日期:2005-02-22 作者:陈晓黎 来源:文汇报






    《孔雀》在柏林电影节大放异彩的时候,在上海市场却低调得近乎无声无息。听说18日《孔雀》在上海影城上映只有9个观众。昨天当本报3位记者走进环艺电影城的时候,场子里只有4个人。然而,当长达2小时20分钟的放映结束,场灯大亮时,记者发现不知何时场内已有了12位观众,他们在音乐声中静静地看着字幕,无一起身离开……

    《孔雀》的故事发生于物质与精神同样贫瘠的年代,一个底层普通人家里3个孩子渐渐长大成人。一切就像片尾那只囚禁铁笼中的孔雀,在人们放弃关注的时刻,于寒冷的冻土上静静地、执著地绽放着生命的美丽。

    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真诚的国产电影了。朴素的叙事,朴素的细节,朴素的表演……朴素得如此浑然一体,却在朴素中散发出如今商业时代久违了的人性光辉,很难用理性的思维对《孔雀》条分缕析。每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但梦想破灭后又有几人如此无怨无悔地坚持梦想并为之快乐。仅此一点,就值得我们向顾长卫和他的《孔雀》脱帽致敬。


《孔雀》,平淡得刻骨铭心
日期:2005-02-22 作者:柳青 来源:文汇报

《孔雀》中张静初饰演的“姐姐”。

  

    隆冬季节里,孔雀在无人的寂静时分悄然开屏,而《孔雀》的故事,也讲到了头。当最后一个画面隐去的时候,一种想法掠过记者心头:纵有观众会苛刻地认为这影片不如想像中那么好,但接连不断的感人片断足以打动观者心中柔软的角落。

    故事乍看波澜不惊

    《孔雀》的故事发生在1977年至1984年间,内地的小城安阳,普通五口之家的欢喜悲愁。故事发生的七年,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七年,可一家人的故事乍看起来却是那般波澜不惊——卑微而勤勉的爸爸妈妈,得了脑病的占据了过多父母之爱的哥哥,失衡的弟弟几乎用老鼠药毒死了哥哥;姐姐为了换一份好一些的工作而嫁给了某个领导的司机,弱智的哥哥娶到一个能干的乡下姑娘,辛酸的讨生活里经营一点小快乐;姐姐最后离婚,离家出走的弟弟回来,变成一个穿着时髦却又瑟缩的小老头……

    抹平政治历史印记

    导演不着痕迹地抹平了政治的历史的种种印记,只有在全家一起做番茄酱、做煤球,过年时候分大白兔奶糖,结婚时候的“四十八条腿”,姐姐和爸爸妈妈瞪大眼睛看《追捕》这些细节中,体味到了浓浓的时代感。正因为此,过来人会格外真切地体会到故事里那个封闭小城平静生活下的汩汩暗流——所有的“时代巨变”只是事过境迁时候的一回首,其实,轰轰烈烈的时代,老百姓却在平平淡淡地走;平平淡淡的生活,老百姓却在刻骨铭心地过。

    姐姐故事最为饱满

    绵密的细节很容易把影片变成怀旧的照相本子,但《孔雀》跳出了“记录容颜变迁”的窠臼,那就是影片带来的,梦想的力量。在一家人中,姐姐的故事是最为饱满的。少女的季节里,看着降落伞如花般盛开在瓦蓝的苍穹下,从此,伞兵的梦想深植于女孩子的心中。报名参军的时候,她问年轻的伞兵,你能帮我成为伞兵么?伞兵的梦想破灭,她用蓝色的旗子缝出一顶降落伞,骑着自行车经过小城的大街,车后鼓风的蓝色降落伞如同女孩心中不灭的、膨胀的梦想。直到很多年以后,她看到当年的伞兵成了普通的市井男子,泪水终于落下,在西红柿摊前泣不成声……在外人眼中,姐姐的人生是一笔“赔本买卖”,可在这么多年“掩耳盗铃”的生活之后,年少时的梦想仍然固执地流淌在她的血脉里。

    理想在生活中延续

    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姐姐的梦想如此强大、如此固执,这让记者不由想到了导演顾长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这个故事表达的是对普通人的敬意,我不想让理想幻灭。即使理想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你仍然能感受到,它在生活中延续着。


由衷赞《孔雀》雯丽不避嫌
日期:2005-01-31 作者:周铭 来源:新民晚报

《孔雀》剧照


    被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赞誉有加,入围参赛本届柏林电影节的国产电影《孔雀》的片尾有4个特别醒目的字:感谢雯丽。这是导演顾长卫为妻子蒋雯丽特意加上的,而蒋雯丽对顾长卫的《孔雀》也赞不绝口,毫不避嫌地盛赞《孔雀》是“划时代的作品”。

    读完剧本  竭力促拍

    蒋雯丽说,在顾长卫准备拍摄《青衣》作为导演处女作时,她觉得这个剧本还不成熟,所以就特别着急,等《青衣》开始筹拍,确定蒋雯丽出演《青衣》的女主角时,《孔雀》被送到了顾长卫的手中,蒋雯丽一口气读完了这个剧本,觉得这个剧本似乎几年来就一直在等待着顾长卫的出现,于是竭力促使顾长卫改拍《孔雀》。

    面临挑战  给予帮助

    顾长卫虽然是出色的摄影师,但拍摄《孔雀》却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优秀演员,蒋雯丽一眼就看到了顾长卫的症结所在:“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长卫确实面临着挑战,因为他以前一直是搞摄影的,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和演员的沟通上。我当时就告诉他我自己一些表演上的感受,其实演员在现场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我希望长卫应该小声地和他们去沟通,因为任何呵斥都会影响他们的表演,而实际上后来长卫确实也是这样去做的。”蒋雯丽还陪着顾长卫观摩了大量影片,并向顾长卫提议在表演上要扬长避短,多留一些空白,“不露痕迹的表演实际上是最有厚度的表演,可能会给观众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因此后来剧组找到的主演,如像张静初等都是没有演过什么戏的。”这招果然奏效,女主演张静初也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演员。

    沉静叙事  深感不易

    在顾长卫剪片子的时候,蒋雯丽看了无数遍。第一次完整看样片是在她拍完了《中国式离婚》后,她下了飞机就看《孔雀》,看完后,在去云南的路上蒋雯丽哭了,她给顾长卫发信息说“这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这样的电影是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那样沉静的心态来讲述一个故事,我觉得真是太不容易了。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种对生活的现实的表达,能够触及到人的灵魂。”

    电影《孔雀》梗概

    《孔雀》讲述了一个家庭中发生的故事,确切点说应该是一个家庭中3个孩子的故事。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哥哥有点傻,姐姐幻想着外面的世界和天空,弟弟是唯一走出去的人,几年后却带回一个女人和别人的孩子。影片有三个段落:姐姐当兵的故事;哥哥找媳妇的故事;弟弟闯荡“江湖”归来的故事。三个人重叠在同一个空间里,只是每个段落的主角不同。

平庸却又不甘平庸——解读电影《孔雀》
日期:2005-02-24 作者:周铭 来源:新民晚报

●《孔雀》剧照


    孔雀的悲剧在于,虽然没有能力遗世独立,却又不能像鸡鸭鹅一样满足于平庸的生活,因而常常抖动华冠,竖起长翎,昂首挺胸,孤芳自赏,活在自己骄傲的世界中——对于影片《孔雀》中的一家来说,自恋闭塞的个人世界是造成一切悲喜剧的源头,平庸而又不甘平庸的“孔雀”特性被具象幻化成了边陲小村一家兄妹3人的人生之旅。

    想“飞”的姐姐

    对于姐姐来说,梦想就像一场美丽的梦游,她想毫不费力地轻松实现:当看到英姿勃发的伞兵跑到自己面前时,她的心门立刻被打开了。为了考取伞兵,她想行贿考官,可惜不能如愿。于是失望的她用蓝色的窗帘布做成了一个巨大的降落伞,挂在自行车背后在街上飞驰,如此张扬的举动被妈妈阻止了。后来降落伞落到了小混混果子的手里。为了要回降落伞,她不惜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当她意识到自己的梦想不可能实现时,退而求其次,凭着自己的美貌和演技,博得了司机小王的倾慕,草率结婚并取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最后,她看到了当年的“梦中情人”,于是自顾自地走过去,告诉他“你是一直爱我的人”。还没等他意识过来,她就离开了,并告诉弟弟:“他说他一直喜欢我……”就这么用梦游的方式轻率地终结了一生的梦想。

    冷漠的弟弟

    弟弟看起来很骄傲、很自尊,其实那只是幼稚和冷漠的表现:当智障的哥哥为他送来雨伞时,他死活都不承认他就是自己的哥哥;当哥哥被冤枉时,他为了划清界限,竟然拿起雨伞戳进哥哥的腿里。做了这么多伤害哥哥的事情,他依然没有愧疚之心,还和姐姐一起密谋用灭鼠药毒死获得父母宠爱的哥哥,在与歌女结婚后,他不想上班,而要她来养他……就像电影最后在人们逗引下始终不开屏的孔雀一样,弟弟唯我独尊的特性在片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市侩的哥哥

    在外人看来,哥哥是个智障,但在很多地方他却表现出了市侩式的精明。他倚仗着父母的特殊宠爱,对弟妹冷漠处之,宁愿把过年多分到的糖扔给自己养大的鹅吃,也不给看着眼睛里冒火的姐弟分享。但在单位里,他却笑嘻嘻地讨好工友,只为了换回一些香烟。当落魄的同事出现在他经营的小摊位前向他借钱时,他竟然拿出了当年同事给他的烟。如此处心积虑的报复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个智力有问题的人。而当他笑嘻嘻地看着同事一脸尴尬时,脸上的神情明显夹杂着怜悯和不屑,孔雀也不正是这样看着关在一起的鸡鸭的吗?本报记者周铭



外国记者:《孔雀》“这是世界的电影”
日期:2005-02-19 作者:张艺 来源:新民晚报

●《孔雀》剧照




    说实在话,《孔雀》昨天在柏林的首次“试飞”并没有引起想象中的轰动效应,这从该片的新闻发布会和首映式上记者寥寥的情况中就能窥见端倪。但该片还是引起了不少国外媒体和影评人的兴趣。

    弗吉尼亚记者丹弗林——这不是一部中国片

    丹弗林是在《孔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最多的记者之一,发布会刚结束,他就拿着本子激动地冲上前,找顾长卫签名。他冲口的一句:“《孔雀》不是一部中国片。”令在场的所有人愣了一下神,“我第一次看到让我这么激动的电影。这是世界的电影,是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家庭中发生的故事,我很欣赏。”

    德国记者玛丽莲——我很喜欢《孔雀》

    玛丽莲的儿子学的是中文,曾经于去年在北大留学,而她也正是那个时候在北京呆了3个月。“片子里的小胡同让我想起了自己在中国的那些日子,那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玛丽莲说,“我只呆了几个月,感触就那么深,更不用说在中国住了一辈子的中国人了。”

    丹麦记者史蒂芬——我能理解这部片子

    “我看了电影,我很喜欢。”他认为影片确实很长,节奏也慢,但因为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发生,而且很多地方让他感到震撼,所以看起来一点也不觉得闷。

    “也许对于中国人来说,共鸣会多一些,但我感到大多数西方人都能理解这部片子,因为影片中描绘的人性是相通的。”

[本日志由 Leon 于 2010-08-22 11:31 PM 编辑]
上一篇: 小机场 大世界:《幸福终点站》
下一篇: 忽然之间-陈蔚文(感人)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1 | 查看次数: 8015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