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理论》读书笔记
作者:Leon 日期:2012-12-10
央视财经频道近期热播的纪录片《货币》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面:“长崎港,日本人将一船船物美价廉的商品运往美国,但令日本人头痛的是,这些船将会空载返回,因为日本人不知道有什么美国商品可以运回来贩卖。”这个场面描述的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彼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就像是一个暴发户;而美国经济早已日薄西山,就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几乎所有人都坚信,日本替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老大是迟早的事情。
《Z理论》这本书恰好就在上述背景下出台了。作者威廉·大内提出“使工人关心企业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美国过于重视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了对人的重视”。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终身雇佣制、缓慢的晋级与评价、非专业化经历道路、集体决策。这都使得日本企业的员工非常忠心于企业,具备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公司内部沟通与合作密切,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创造了极高的生产效率。但是,书中也同样也提到,Z型组织(实际上是日本企业)也存在先天的缺点:非常保守,难以改变,不容忍外人,专业化水平低,有着落后于时代的危险。
30年后,美国企业重新崛起、日本企业全面溃败的血淋淋的历史告诉我们,调动人的积极性是重要的,但是缺乏革命性的创新是更加致命的。过去日本企业在大力引进、吸收、升级国外的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挖掘人的潜力,激发出了极高的生产力,奠定了日本企业成功的基石。但是,在短短数十年的成功之后,日本企业自大、僵化、保守的特点,使其未能跟上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几乎完全被挡在了“信息时代”的大门之外。过去,美国企业不重视人才,只重视创新,后来越干越差。日本企业重视人才,但忽视了创新,后来也是越干越差。企业要想成长壮大,资金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简言之,企业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资本、技术、人才”三驾马车的均衡发展。
反观如今的中美两国,和彼时的日美两国的情形是如此的相似: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经历了3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而美国经过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雄威大减,于是又有很多好事者断言,中国经济规模很快将会超越美国。此种言论荒唐,偏信则会误国。“资本、技术、人才”这三架马车,中国都远不如美国,甚至还落后于日本不少。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要同时吸收美国、日本两家之长。既要学习美国注重创新,又要学习日本关注人。当前国内各种媒体上以 “创新”为主题的新闻、讲座、论坛甚是不少,可见不管是政府、媒体还是百姓对于追求“创新”的欲望是多么的迫切。但是在中国当前普遍缺乏“创新”土壤的大环境下,大家可否抽出一些时间,学习一下我们的邻居日本,多多关注一下“人”呢?
[本日志由 Leon 于 2012-12-10 04:25 PM 更新]
上一篇: [ZT]欧美税务杂谈-作者:陈思进下一篇: 【ZT】全球的电影分级制度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Z理论 美国 日本 中国 经济 创新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846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