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界争雄》(珠宝街36号)


看《警界争雄》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句子就是“为富不仁周正毅,为仁难富孙大午”(出自南方周末,点击这里查阅该文章)。该片围绕两个警察之间的明争暗斗展开。一个重情重义的“好”警察落得了个妻子身亡,锒铛入狱的下场;而另外一个阴险狡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警察却能够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真的是让人愤慨不已。

思考一: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这些看别的片子时非常容易判断的事情在该剧中却显的如此模糊。男主角一雷恩包庇自己的线人而获得情报抓捕另一伙凶恶匪徒,这是用邪恶的方法达到正义的目的;男主角二克莱恩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行以及升官发财,不惜告发昔日的好友雷恩,这是用正义的方法达到邪恶的目的。人无完人,好人有坏的时候,坏人也有好的时候。

思考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部片子又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观念,警察与线人居然能够结成亲兄弟一般的情意,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中国人常讲“警匪一家”,在该片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警察雷恩为了包庇自己的线人,不惜蹲上7年监狱。而他的线人应该猜得到与雷恩妻子联络会暴露自己然后会有生命危险,却仍然冒着风险给雷恩之妻送来2万欧元的养家款。后来两人一个入狱,一个身亡。两人如此情谊,简直是义薄云天,让人唏嘘不已。

睿智的法国人这一次又引发了观众们的思考。该片据称是法国有史以来最卖座的片子,非常值得一看。

片名:《警界争雄》(珠宝街36号)
导演:奥利维耶·马赫沙勒Oliver Marchal
英文名:36 QUAI DES orFEVRE
主演:丹尼尔·奥德耶    热拉尔·德帕迪约    安德烈·杜索里埃
类型:剧情/犯罪
片长:110分钟

我把导演访谈放到了剧情简介前面,因为导演访谈比剧情本身似乎更要精彩。

    《警界争雄》导演(奥利维耶·马赫沙勒)访谈

    您是如何想到拍摄“警界争雄”这部影片的?

我一直想通过讲述多米尼克·鲁瓦索的故事来向他表示敬意。多米尼克以前是刑侦大队(前打黑大队)的一名警察,特别是他曾参与过摧毁“假发帮”的行动。1985年1月14日,巴黎16区布朗氏医生街案发,刑侦大队应召赶到现场。

“假发帮”被锁定在一家巴黎国家银行内,他们砸开了保险箱,并按照惯有方式将顾客和银行职员扣为人质。防暴大队也介入了这起案件。

于是由两个大队组成的警力就部署在银行周围。如同在所有持械抢劫案中一样,上面的命令是不得现场出击,而是让匪徒们出来后尾随跟踪,稍后在市区以外的地方等他们更换汽车精神放松时再实施抓捕…

但是防暴大队队长却为了出风头而决定单独出击。“假发帮”从银行出来后,这位我不愿道出姓名的当值领导,未做警告就开枪射击,从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枪战。当时头一批匪徒已经离开现场。他们听到枪声后调头返回营救同伙。一名警察被抓做人质。两人死亡,一名匪徒和一名刑侦大队的警员,让·弗兰克。一半匪徒得以逃脱。彻底的惨败。

随着“污点”的出现,警察总部内一片谴责之声。枪战时在场的警员们要求对这次行动“失控”负有责任的防暴大队队长进行纪律处罚…

    就如同您影片里一样?

是的,完全如此。但在当时,人们还处在另一起刚刚引起诸多非议的案件震惊之下:“腐败警察团伙”案。一伙大部分隶属防暴大队夜行组的总局警察,因敲诈,持械抢劫,绑架及非法拘禁而覆灭…这是一起重案,它牵扯到巴黎司法警察总部最富威名的一个大队的多名警员,在警察“机构”和等级制度内部掀起层层涟漪。因为被视作国中国的(巴黎)警察局突然间出现在早就试图打破其稳定的司法和中央政权工会的瞄准线上。布朗氏医生街案就是在这种氛围下突发的…

面对各部门的指责以及总局内正在酝酿的罢工,警察局长决定进行干预。他召集总部各主要大队所有成员,威胁要对制造混乱者予以制裁。

他提到了腐败警察团伙案,宣称“此案并未了结,名单上还有一些人名。”

听懂此话的人自有他的好处…

反抗受到压制,但总局警察们的怒火并未就此消失。因为一些谣言已开始流传:让·弗兰特,布朗氏医生街枪战中死去的警员,本身就是一个所谓的腐败警察。他死后的名声在各种报纸上受到玷污。他的家人必须忍受当时报刊文章造成的耻辱。他的葬礼没有举行正式的仪式。这是刑侦大队的警员们所无法容忍的。对他们来说,政府部门是企图把媒体引向这个新的突发动态从而掩饰污点。人们在第二次杀害他们的战友…

群情异常激愤,警察总部变成一颗定时炸弹…当时已回家休假的多米尼克·鲁瓦索,从一位同事那里得知自己的名字也列在那张著名的“腐败警察名单”上。他匆匆赶回巴黎,直奔公务监察总署讨说法。针对谈话时使用的口吻,他要求,如果自己确有罪名,就对自己实施拘留。陈述结束之后,他被带到一位法官面前,并被关入布瓦达西拘留所。没有任何解释。他被判处12年徒刑,在入狱6年半后获释。

    多米尼克·鲁瓦索当时和您关系很近?

他是我的朋友,也是一名我仰慕的警察。我进警校的时候20岁,他26岁。他属于那种通过内部考试入学的学生,在坐到警官学校的长椅上之前都是富有经验的警察。他以前是巴黎本土保卫大队的调查员,已经具有实地工作经验,成熟稳重,令我仰慕。尤其他还是一个极有人情味又非常谦虚的人…他被判刑的时候,我已经前往内政部的反恐部门。我从未相信过他会卷入腐败警察的那些故事之中。为了“既定秩序”他承担了该事件的后果,而这都是因为一位不知出于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政府部门打算维护的当值领导,如同我电影里一样,此人后来还当上了司法警察局的副局长。这是一场真正的账目清算,多米尼克充当了替罪羊。此外,他被监禁以后,反抗运动平息下来,一切回归正常…

多米尼克受到一位法官的迫害,此人就像我影片中所描述的一样。他为人卑鄙,不幸的是这样的法官确实存在几个,这个肤浅的反警察份子在数月内断绝了多米尼克与家人及亲人的联系,禁止一切探访及书信往来,把他当作最无耻的坏蛋对待。由于真正的腐败警察,那些“名单”的人从未受到追究,这些事就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公务监察总署中为多米尼克“建立”案卷的那名警察本身就是个值得怀疑的家伙,他以前隶属第二本土保卫大队。就是在此工作期间,他在一次搜查过程中“侵吞”30万法郎,靠这笔钱他为自己在雷岛购置了一套住所…

在此期间,多米尼克身处牢笼,生活在持续的焦虑之中。他接到了针对自己及家人的死亡恐吓,他请求妻子离开自己,不要等他12年,他的父母为了替他辩护还他清白而破产,他自己曾企图悬梁自尽。这一切都是为了既定秩序。这种事可能会发生在许许多多别的警察身上。也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您把这些事搬入了“警界争雄”?

我当然搬用了故事情节。但我希望发生在雷奥·弗兰克(由丹尼尔·奥德耶饰演)身上的故事能和实际发生在多米尼克·鲁瓦索身上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令人震撼。

在狱中多米尼克失去了一切:他的妻子,他的朋友,他曾当作生命寄托的警察职业,他的尊严…还有许多别的我无权谈及的事情。他本可以化作一团仇恨。他却更愿意把所有那些流失的岁月一笔勾销。他作为演员的司机为我的影片工作。所有的技术人员和演员都很赞赏他极度的热情和敬业精神。如今,他已经获取了船长合格证书。但人们仍在继续迫害他。因为即使受到了密特朗的特赦,他也没有就此获得宽恕。他的犯罪记录令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工作。比如,他无权驾驶飘扬着法国国旗的船只。他仍然是自己国家的一份“耻辱”。“耻辱”是所有那些把他投进牢狱深处为这场骗人的行政把戏作保的人…

我的电影也是献给克里斯蒂安·卡隆的,又名“齐齐”·卡隆,他是在1989年8月31日突击组的一次行动中当场殉职的一名警员。他以前是名打黑警察,也是多米尼克·鲁瓦索的朋友,克里斯蒂安·卡隆曾是总局内响当当的人物之一。分配到突击组后,他当上了组长,在我参加这个精英组的预选实习期间,他是我的教官。由于已婚并是3个孩子的父亲,他决定离开突击组,加入一个相对安稳些的部门,以享天伦之乐。他是在调动前的一个星期被一名狂热分子打死的。我对他很有感情。他不仅是名伟大的警察,也是个乐天随和的人,人情味十足…

    您是在“黑帮”取得成功后决定写“警界争雄”的?

事实上,我从1994年开始就在考虑这个故事。那时,我受聘在一部电视电影中当演员,我出演一名打黑警察,身边都是充当群众角色的真正的刑侦大队的警员。我结识了他们其中的一员,迪迪尔·莫瑞,他认识多米尼克·鲁瓦索,并和多米尼克一样参加了布朗氏医生街的行动,他被“假发帮”抓为人质。迪迪尔·莫瑞甚至亲眼目睹一名同队队员在自己身边几米处当头中弹。幸运的是,子弹从颅骨上面滑过,

当事警员奇迹般的幸免于难。迪迪尔随后经历了“污点”导致的连续事件(反抗行动,围绕让·弗兰克策划的诽谤运动,多米尼克的被捕入狱),他离开了警局。他始终未能真正从这件事中摆脱出来。如今,他是企业的老板。他在我的影片中充当了群众演员。不仅是出于友情,也是为了纪念那个时代以及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悲惨事件。而且我们在圣·图昂拍摄“污点”那组镜头的当天他异常激动。他饱含激情地重温了那幕惨剧。看着他目睹绑架人质和瓦朗斯(丹尼尔·杜瓦勒饰演)之死时的样子令人震撼。

我写“黑帮”,首先是因为我想拍一部小投资的电影。出身电视,我知道拿着一个需要在制片和拍摄上花费大量资金的剧本,自己是绝无任何机会跻身电影界的。所以我必须拍一部更加表现内心情感的电影,以演员为主,无需太多布景。由此就想到了(审讯时的)禁止旁听。以及那对为了揭穿可疑警员而甘愿接受48小时拘留的“秘密”警察。拘留期间在夜里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力,完全不同的人在两天两夜内与世隔绝同处一室可能产生的特殊气氛,这些一直在困扰着我。拘留期间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我想说的是这个。是警察与流氓之间的危险相处。是可能产生的仇恨或友情。一种有限时间内寻找真相而被激化的关系…

“腐败警察”也是吸引我的人物形象。在警局12年的工作生涯中,我经历过4位领导的沉沦。我的同事中有两人进了监狱。其中一人曾和我在6年半的时间里共执夜勤,他在狱中悬梁自尽。我从未对他的双重生活产生过任何怀疑…

我是在“黑帮”的准备期间把最初的“警界争雄”的故事梗概交给了我的制片人:让·巴甫蒂斯特·杜邦和斯里尔·高尔布·若斯汀,我对他们说我想拍一部讲述警察总局的一位高官如何堕入地狱的影片。类似现代版的“基督山伯爵”,用警界作背景,贯以悲剧的重大主题:

友谊,爱情,背叛和复仇。当时的抱负也是拍一部法国版的“盗火线”。

和塞尔日诺·雷奥纳,迈克·弗吉斯以及迈克尔·斯米诺一道,迈克尔·曼是我在世上最为推崇的导演之一。因此,“盗火线”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影片之一。无论是演员的指导工作,还是画面的美感和拍摄的技巧,它对我来说都堪称典范之作。如同在“盗火线”中一样,我觉得制造两个重量级人物之间的“争斗”很有意思。由此就产生了使两名地位显赫的警察针锋相对的想法。两位警察总局的巨头。并让法国电影界的两名大腕领衔主演:丹尼尔·奥德耶和热拉尔·德帕迪约。这两名演员的光晕,他们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形象以及他们的实际经验都大大有助于确保他们人物形象的可信度。他们在影片中非常出色...

我的制片人就把草案交给了高蒙公司的弗兰克·科罗,他同意合作拍摄和发行该片,于是我们的历程开始了。2年的写作,10多个版本(第一版将近200页),并在于廉·哈普诺的可贵合作下完成了最终版。我们交付这个版本时晚了好几个月。另外我要特别感谢高蒙公司对我的信任以及在影片写作,筹备和摄制过程中对我的支持。这是一个懂得尊重作者并随时会帮助我的“商家”。强调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对一个如此规模的计划而言…

    您是受了您所熟知的人的启发而刻画出两个主要角色(弗兰克和克林)的?

丹尼尔·奥德耶所扮演的人物(雷奥·弗兰克Léo Vrinks)的名字是向在布朗氏医生街死难的让·弗兰克(Jean Vrindts)表示敬意。虽然不是同样的字母拼写,但却是同样的发音。他的悲惨历程就是多米尼克·鲁瓦索的历程,但实际上这个人物是受了我在司法警察局第五分局认识的一位领导的影响,他后来成为刑警大队的第2号人物,因为在一起毒品交运案中包庇了一名线人也沦为阶下之囚。这又是一起部门间争斗的阴暗事件,这位领导承担了后果。大家都称他为“风雅宝贝”。他是一名出色的警察,一个在美丽城流氓堆里长大的漂亮小伙。

他经常出入妓女和流氓聚集的场所;依靠这些暗夜关系,他挖出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他工作的方法很特别,运用“古老”的方式,说话算数,常使用些流氓手段。这些手段就是影片中弗兰克使用的手段,这些手段也最终毁了他。现实中,“风雅宝贝”被判4年牢狱,弗兰克被判7年。

这两人都是一种越来越僵化的司法体制,一种不再容忍边缘警察和“标新立异”者的警察等级制度的受害者。

“风雅宝贝”属于那种多事的警察。常常插手不该插手的事。他桀骜不驯,充满自信,深受下属喜爱。就像弗兰克一样,他是个复杂的人物,为人持重,从不多言。他是个有实地经验的警察,懂得冒险,并在出现第一个“过失”时遭同辈遗弃。影片中也涉及到此点:一名警察是否应该为开展工作而不择手段?我们和丹尼尔·奥德耶一起在人物的复杂性上下了很大功夫。人物忧郁,深沉,脱离体制,最终为体制所压制的一面。同时还有人物粗暴的一面。这是冒着招人反感的风险的。我知道和丹尼尔一起,我们可以这样做。他是那种一出现在银幕上我们就会喜爱的演员。我们探讨了人物隐藏的面孔。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黑暗面,很多警察将这一面埋在心中。直至他们将其暴露的那一刻。丹尼尔在影片中相当有深度…

    热拉尔·德帕迪约饰演的丹尼斯·克林呢?

我是受了那位著名的防暴大队长官的启发,他制造了布朗氏医生街的“污点”。他雄心勃勃,是个行事粗暴的野心家。一个什么都可以干无所顾忌的家伙。同时,他也很勇敢,曾在艰苦地区身居要职,为自己在司法警察队伍中打造出牢固的名声。

这个人容易冲动,喜欢在现场出击,冒险行事。这使他变得很危险…

不管怎样,我想把克林塑造成一个更为“浪漫”的人物。

克林是个支离破碎的人物,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他的警察职业,生活在如他妻子(由安娜·贡西尼激情饰演)对他所说的“这个他永远也当不成的伟大警察”的阴影之下。他是个孤独而不幸的人,早就明白此生已与其失之交臂。他喝酒是因为他知道为时已晚。即使他试图拼命抓住他赖以生存的唯一事情:他的职业…

我不愿意观众憎恨他,即使在影片中他做了些可怕的事情。他这么做是身不由己,因为他是自身不幸的受害者。我希望人们能被他的困苦和孤独所打动。热拉尔(·德帕迪约)是我需要的演员。从我们开始拍摄起,我就知道我有了“我的”克林。他会非常出色。而且我们第一次遇到热拉尔的时候我就感觉了这一点。我们在他餐厅柜台的一头用餐,他亲自为我下厨,对我好极了。当时打动我的是他悲伤的眼神,充满忧郁。是前去兽医那里注射最后一针的老犬的眼神。知道自己命不久已。热拉尔是个了不起的演员。他知道给予这样的人物以悲剧性和人性,这只有伟大的演员才能做到。

友谊,背叛,复仇…还有爱情。在这两个男人之间,有一个由瓦洛维亚·格里诺饰演的女人(卡米尔)。

弗兰克和克林两人的争斗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职场竞争。他们之间需要有个女人。一个受其中一人爱慕,却跟随了另外一人的女人。我是看了哈罗德·贝克导演,艾伦·巴金主演的影片“午夜惊情”而产生这个想法的:特别是影片开始时,在和他前妻生活在一起的同组队员的陪伴下,巴金正在察看一具尸体的场景。在检查尸体的过程中,巴金转向他的搭档,问他“和他老婆性生活过得好么”。语调越来越激动,两位警察差点在尸体前动起手来。这是很真实的场景。揭开了警察工作的神秘面纱,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现实(变得很平庸)和个人问题。在我的影片里,卡米尔不只是个个人问题。她是克林曾经深爱过,而且肯定还会继续爱下去的女人。即使他知道自己永远也找不回她。

卡米尔走了,因为她怕他。她和弗兰克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这是克林始终不能接受的。我没着重强调这点,只在影片中两三个地方做了暗示。通过一句话或一个眼神…

爱情上的竞争并不能解释一切。这场对抗的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两位实权人物和他们所属部门之间的竞争。警察间的争斗始终存在,我是有资格谈论此事的。我在反恐处时,所有负责反恐斗争的部门都相互掣肘。司法警察,情报局,本土警戒局,宪兵…白白发表通报,召开会议,告诫我们要手握手地工作,每个部门都保留着自己的信息,以便能够要求得到一次抓捕行动的头功或是一次成功行动的功劳。在布朗氏医生街案中,防暴大队队长完全是出于虚荣心而不顾命令展开行动的。他擅自冲上火线,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并能告诉所有人假发帮是由于他的英勇出击才被抓获的。他想到的只是自己在报纸上的照片。而不是他轻率,自杀性的行动会导致的后果。

对我来说,弗兰克和克林是两名上警校时就在一起的警察,他们共同逐级攀升,到达了同样的顶峰:一个在刑侦大队,另一个在防暴大队。就是在这里他们分道扬镳。在我那个年代,刑侦大队的警员们因为他们“超级警察”的身份令人非常嫉妒。他们极受媒体关注,只参加特别重大的行动,成功率非常之高,配备的都是最新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在总局享有特别的荣誉。相比之下,防暴大队的警员们就显得无声无息,只是忙于调查工作,预审和无价值的文件,他们的成绩根本无法见报。很多人都不甘心这种局面,嫉妒之心和内部争斗也由此而生。

如今确实时过境迁。这两个部门的关系靠近了。这特别要归功于两位队长的人格,他们相互欣赏,彼此尊重。而且,目前防暴大队的队长曾在刑侦大队呆过很长时间…

    您所描写的其他警察,比如丹尼尔·杜瓦勒饰演的艾迪·瓦朗斯,您以前都认识吗?

瓦朗斯是受我刚入行时认识的那些警察的影响:助理,出色的教官。他们非常坚强,看上去没有弱点,可以让人随时依靠。由于这个人物在影片进行到一半时就会消失,我需要一个形象真实具有人格魅力的演员。因此我想到了丹尼尔·杜瓦勒。作为警察,他不能更真实了。30年的警察生涯就刻在他的脸上。他和丹尼尔·奥德耶的二人组合非常完美。我很喜欢影片开始时队里聚餐的那组镜头:他俯身慢慢弯向那块朋友们刚刚送给他的“珠宝街”街牌。那一刻蕴含了我需要人物表现的所有东西。这位伟大警察的激动与腼腆,他留在身后的是自己生命的一隅。是奉献给司法警察和总局的所有岁月…

片中由弗朗西斯·勒诺绝妙饰演的提提·布哈索也确有其人。弗朗西斯是位了不起的演员。我们是在系列剧“警区”中相识的,他是我的合作伙伴。随后我聘请他在“黑帮”中饰演洛克的角色,一名性格暴躁吸食可卡因的警察。在“警界争雄”中,他非常出色。这是一位有天性的演员,激情洋溢。他是同代人中最好的演员。我真的希望他在“警界争雄”中的表现能令他跻身一流演员之列,这是他应得的。

真正的提提·布哈索,是像您片中那样,在领导得到任命时向领导小便以表示不满么?这决不是捏造出来的!

这段故事完全属实…它与真正的提提·布哈索无关,而是另外一名警察酩酊大醉后在一次酒会上的所为。当然,这家伙被开除了。另外一段故事也属实:“珠宝街”的街牌因一次退休告别酒会而被人从墙上卸下并送出。还有,酒吧里打老鼠的射击比赛…

如同影片里一样,这都是在队里一次聚餐豪饮期间发生的事,那时警察还可以有这类的“放荡”。这段故事是埃里克·扬告诉我的,他以前是打黑警察,现在是记者和作家。他曾经也以“国家原因”的名义而坐牢。他为此写了本非常好的书,“阴影的诱惑”,叙述了他当警察的经历和堕入地狱的过程…

    片中警局大院内,警员们出于对克林失职的极度愤怒,在他前向瓦朗斯遗体告别时不约而同转身的这一幕…非常感人。这是您所经历过的么?

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确有其事。在一次公路管制期间,几个郊区的青年驾驶着一辆偷来的汽车强闯关卡。一名治安警牺牲,开车的司机被打死。后者其实是个警察系统内尽人皆知的流氓,负责行动的分局长前往此人家中表示慰问,而对于在岗位上殉职的警察的家属,他甚至都未去拜访。这是一个“品味的错误”,从警人员对此很有看法。当这位分局长来参加自己下属的葬礼时,所有在场警员都把背转向了他。

    说说匪徒吧。您遇到过那位被很艺术地纹了身,由您兴致勃勃饰演的克里斯托么?

饰演这个人物确实让我得到很大快乐。即使他在片中只有一组镜头。但这是一组面对丹尼尔·奥德耶的镜头,不能拒绝!那天,我的妻子卡特琳(她在片中饰演依芙·维阿让)特地来到台上为我指导。她的目光,她的提示都非常宝贵。其实,我并非很想在我的片中演戏。我遵循的原则是一名导演必须首先照顾他的演员。如果他给了自己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就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到人物身上,这样一来他肯定会忽略其他人的工作。不管怎样,这是我的观点。只有具备奥森·威尔斯的才华或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自信与经验才能允许自己在导演影片的同时担当第一主演。如果我给了自己一个更重要的角色,我就决不可能完成这部影片。经历了2年的写作,6个月(有时一天工作15小时)的筹备, 14个星期令人心力交瘁的拍摄,如果我再“逼”自己承担一个主要角色的责任,我就不会拍出同样的影片。因为对我来说,压力非常之大。我必须对得起该片的计划,对得起所有投入此次经历的艺术家们的才华,对得起金融家,发行商和制片商给予我的信任。

回到克里斯托这个人物,我是受了一个流氓的启发,在一次拘留期内我和他相处甚好。那家伙做过20年牢。他出狱刚几个星期,一次检查过后被人带到了夜间值班室。他个子很小,到处都有纹身,穿着条腐烂的厚运动裤,留着埃尔罗·弗林式的精美小胡子。他有重大抢窃记录,是南郊匪帮的成员,一个很大的持械抢劫团伙。他对我“有好感”,并向我讲述了他的生活。他对我说他“过起了规矩的生活”,和妻子开了家比萨饼店。两三个月后,我听说他已经在重组人马,刑侦大队又盯上了他。他此后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留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巴黎街头的顽童,目光疲惫,映出牢狱之苦,玩笑中透着奥迪亚式的诙谐。也许我的痴迷不太正常,但我对老派持械抢劫者满怀尊敬和钦佩之情。像克里斯托之流,那些被称之为“美男子”或“雅士”的人正在消失。说到这里,拍摄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出现在队里聚餐期间。这组镜头中所有在场的警察都是真警察。(如果您仔细观看,您还会从他们中间认出西蒙·迈克尔,米歇尔·亚历山大和菲利普·伊萨尔,这三人以前都是司法警察,现在是知名的作家和编剧。)

为了使这组镜头的气氛与实际相仿,我让道具师奥利维耶·克斯潘在杯子里倒入了真的威士忌和酒。两小时后,群情“热烈”起来,所有的警察开始现场发挥,唱歌。我们在餐馆里摆放了3架摄影机(两架拍定景,第三架扫拍人的面孔),这使我们获得了我所深爱的那个场面,以及一些难忘的时刻:签名留念的街牌的移交和格劳克(由我们“本国的约翰·古德曼”,吉·勒古里斯饰演)的东方舞女节目。那天,我们接待了米歇尔·弗若的来访,他是来向他的朋友多米尼克·鲁瓦索致敬的。两人早在狱中相识,并结下深交。在一次情况失利的持械抢劫过程中,弗若头部中弹受伤,他被送入监狱之前长期处于昏迷状态,这给他的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由于被安排在同一个院子内散步,弗若和卢瓦索成为了朋友。受伤势影响,弗若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困难。是多米尼克耐心地教他重新学习说话。一个监狱世界里少有的美丽故事。

就这样,在拍摄现场,坐过27年牢的米歇尔·弗若,如今已“洗手不干”的昔日头号公敌,不仅与难友重逢,而且,在群众演员中,还见到了一些曾经参与围追抓捕他的警察。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相遇略显得有些紧张。一天过后,他们就再也不愿分开了。这一切都是基于极大的相互尊重。这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在这一天里,由于电影,警察和流氓变得亲如兄弟。

您也展现了新一代的匪徒,野蛮,无法无天…

是的,霍恩及其一伙…这种团伙现在就有。这是些来自郊区的家伙,与一些超级狂热的流氓相联手。他们是冷酷无情的持械抢劫者,开枪就是为了杀人,对人的生命毫不尊重,他们用的是非常尖端的战争武器(有些人甚至拥有太阳能武器,幸运的是他们不知如何使用)。

我把霍恩这个角色交给了我的朋友阿兰·菲格拉茨。他是位很有才华的替身和演员。他精通搏击之术,善于使用各种武器,是他就这部影片对大部分演员进行了培训。他完成了一项非常可观的工作,他和他的队员(由乌马尔·迪阿伍赫率领)。打斗动作的设计和枪战都是由阿兰解决的,并且尊重了我的观点,这其中也得到了故事板制作者理查德·穆夫科的协助,他一进入我的世界就引起轰动,而且他也完成了一项很可观的工作。我希望动作短暂激烈。如同现实中一样。同时,我又坚持弱化情景的暴力面,首先是为了避免审查问题,其次,因为我的目的不是拍一部超现实电影,而是一部“悲剧”。由此就选择了慢镜头与真实速度镜头的交替使用,特别是在瓦朗斯之死时。另外在这组镜头中,阿兰·菲格拉茨的腹部被一块金属碎片所伤(为了行动更加方便,他故意忘了佩带腹部保护物)。他做了缝合手术,鉴于他的状况,医生嘱咐他休息一星期。阿兰未予考虑,第二天一早就回到摄影地,拍摄那组枪战中他把依芙劫为人质的镜头。他已无法行走,每个动作都会让他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他挺了过来,那组镜头令人难以置信。饰演依芙的卡特琳也在这场戏中受了伤。她的一根拇指几乎窝折,她继续表演一直到昏厥过去。这一天对我来说很难。除了因为她是我妻子之外,我恨自己由于工作计划强加的节奏而“不得不”虐待我的演员。与此同时,成果也是相当显著的。人们有信心,这才是重要的…

    回到家中时弗兰克丝毫不愿向妻子提及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他经常不在家。这也是警察的生活么?

警察不讲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许是不好意思,也许是为了尽快忘却他可能看到或做过的事。卡米尔有所怀疑,但她一无所知。

她也不想知道。弗兰克首先是名警察,然后才是家中的丈夫或父亲。他很爱妻子和女儿,但他一心牵挂着工作。他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为了查明真相,找到歹徒,他什么都可以做。他也是个老派的警察,保留着一些不太正统的方法。他是个复杂的人物,忠于法律,忠于自己的工作,并为往事的回忆所困扰(这是我身上的一种循环情感,经常出现在美国作家前纽约刑警约瑟夫·温鲍的作品中)…每个警察都拖带着一个不同的过去。弗兰克的过去充斥着尸体和噩梦(这也是我的情形)。在从事打黑之前,弗兰克主管刑事犯罪,并留下了后遗症。影片中没有对此进行交待,但这是丹尼尔·奥德耶为塑造人物而掌握的一个信息…

当弗兰克深陷牢笼一无所有时,您只是拍摄了他监狱的围墙。在音响效果声中,人们听到了他绝望的呼喊。弗兰克,的确就是基督山伯爵…

当然…通过这些围有带刺铁丝网的肃穆建筑和墙后回响的撕心裂肺的喊声,这幕戏就更加耸人耳目。

人们可以感受人物彻底的绝望,可怕的孤独以及无奈。他的妻子死了,他什么也做不了…

下葬那组镜头我是受了自己一次亲身经历的启发,那时我还是个年轻警员。当时,我在马赛司法警察情报处的刑警队。队里和我接到命令,从狱中提取一名犯人押送他去墓地参加孙女的葬礼。我向你保证那天我再也不想当警察了。我为自己在场而羞愧。就站在那个可怜的家伙身边,他满面泪容,带着手铐站在自己孩子的棺材前,面对着沮丧的家人和妻子,他妻子看着他时的那种厌恶之情令我永生难忘。好像这一切都是他的过错…

    您离开警局是因为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体制,太过于冷酷。但您所有的影片又都在谈论这个问题。这是一种治疗法?一种驱除心魔的方式?或只是一种见证?

我为善与恶的问题所困扰。无法解脱。我读过很多侦探小说,看过很多警匪片。人通过各种形式作恶的能力令我痴迷。同时,我再也看不进电视新闻,再也不买报纸。我身边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害怕。我看过太多恐怖的事情,以至于拍电影或许是一种向别人倾诉的方式。可以将这份工作留给我的过多的负面形象升华后清空…

如同在“黑帮”中一样,您在“警界争雄”中也特别注意对白。这一次,您非常朴实。近于节俭。

我是读普莱维尔,让松和奥迪亚的对白长大的。我认识一些“加宾式”的警察,他们精通切口,善于接话,如同50年代的电影里一样。我是布里耶,弗兰克尔,碧罗德,普斯等人的狂热爱好者。我的对白当然受到了这种种影响…

由安德烈·杜索里埃巧妙饰演的曼奇尼这个人物就属于此种流派。他是以米歇尔·吉约为原型的,米歇尔·吉约是70/80年代司法警察的首脑,绰号“背带米歇尔”。他以前是一线警察,从基层干起,很平易近人。他具有极高的声望,叫喊声非常有名。我觉得把这类角色推荐给安德烈令人振奋。一个老式的说教者,穿着西装三件套,回答一针见血:“政府部门就是个老姑娘,雷奥…她不喜欢人们把她当作猎兔犬…”这种话从安德烈口中说出,我感觉很受用…

    很久没有看到德帕迪约如此着以适度色彩地来演戏了。奥德耶则完全朴实无华,细腻微妙。执导他们您感到棘手么?

一点都不。他们任凭摆布,就如同我在拍自己的第十部影片。他们完全信任我。再有,这涉及到尊重…与喜爱的问题。执导一位演员的最佳方法,就是向他表示大家爱他。喜欢和他在一起。我们为这部影片付出了巨大努力,同时,我们也非常快乐。热拉尔是位本能型演员,具有动物的野性,他投入一组镜头就如同一只狗投入到九柱戏中。他嗳气,他吹牛,他说笑,他胡说八道,他把自己的游戏摆弄得乱七八糟。然后,就由导演来“去粗取精”,直到取得他在人物身上或戏中所寻求的主要东西。丹尼尔则更加“用脑”。他是带着“装得满满的箱子”来到舞台的,如果我可以这样说的话。他工作深入,有条不紊。

他反复阅读剧本数十次,他经常和我谈论警察,也见过许多,他整日整日地在总局四周闲逛。他为自己确定了路线,来到舞台时已是胸有成竹。再有,他让导演为他牵手引路。这是两位演界巨擘,和他们一起工作我确实很快乐。而且,就如同和其他所有演员一样…

最初,我是为了克林的角色把剧本寄给丹尼尔·奥德耶的。我觉得这可能会塑造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反其道而行之的角色。丹尼尔给我回电话说他同意这样做。接着两个先后被考虑过出演弗兰克的演员向我说了不,我就问丹尼尔是否同意更换人物。他立刻答应了。随后,我们寻找和他对戏的“克林”。几经犹豫之后,德帕迪约的名字就显而易见地出现了。我们已经找过他,但我并无信心。这只不过是我的第二部电影,为我的第二部电影“获取”奥德耶-德帕迪约的二人组合,对我来说属于不可能的范畴。但我还是决定再次拿起剧本,我一边想着热拉尔,一边在10天内重新编写了克林的角色。他看过之后,当即表示同意。他对我说“这个人物介于皮亚拉“警察”一片中的芒善和克洛德·贝里“天王星”一片中的莱奥保罗之间。”的确如此…

我希望他们有“很重”的表演,如同在梅尔维尔的影片中一样。比如他们两人在酒吧里的那组镜头,就深受阿兰·德隆和日昂·马利亚·沃兰特在“红圈”中那组镜头的影响。压抑的气氛,说话前的沉寂,目光。这些都加强了影片的悲剧色彩。而且影片拍摄伊始,我向他们重复了瑟吉欧·莱昂在拍摄“西部往事”时对演员们所说的话:“如同这是你们最后一口气那样来表演”…我觉得这非常精彩。确实,从“警界争雄”一开始,这口气就带着演员们一路前进,直至无法挽回。

“警界争雄”是一个男人的故事,但其中也有两个非常鲜明的女性人物,由瓦洛维亚·格里诺和您妻子卡特琳·马赫沙勒饰演…

瓦洛维亚的到来是由于与意大利的合拍。她是一个漂亮的演员,非常性感。同时,作为警察的妻子她也很可信。我们多次谈论过她在故事中的位置。因为从影片一开始,人们就要感受到她对丈夫的爱以及对他们将要遭受的不幸的理解。我坚持要让人们感觉到她是幸福的,同时在这个她并不了解隐藏面目的男人面前,她也是完全软弱的。我认为她与丹尼尔组成了一对出色的夫妻。她在片中非常感人。

至于我生活中的妻子卡特琳,我最初是想让她出演卡米尔。她“圣母”般的一面,她所散发出的端庄与温柔,所有这一切都完全符合人物的形象。由于她参与了剧本的写作,在一些片断上帮助过我,她对依芙这个人物产生了好感。看完完成版后,她问我是否能就这个角色进行尝试。一开始我不太同意,因为我想象中的人物更应具有“假小子”的一面。有点那种扭动着双肩让所有人起火的漫画式的女警形象。卡特琳再三坚持,她是对的。她所散发出的纯真与自然造就了依芙的力量…

而且,在片中卡米尔和她是远远胜过男人的。她们正直,诚实,清醒,勇敢,不妥协。依芙是唯一拒绝接受克林操纵的人。哪怕自己退回到起点。我当警察的时候,从事这个职业的女性给我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我们装“牛仔”,晃着肩膀,把自己当作超级英雄,但在心理上,她们才是最坚强的。她们不需要把自己泡在酒精里。她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非常安详,而男人却疯疯癫癫。她们中的大多数清醒果敢,而男人却支离破碎。而且,警界没有,从来就没有过腐败的女警…

另外一个女性人物列在匪徒一边,她是米莱纳·德蒙若饰演的玛努…

玛努以前是个妓女,她开了家有女招待的酒吧。她是克里斯托的妻子。在这个年龄比自己大的女人身边,克里斯托找到了宁静。我很喜欢这位年长些的女人如母亲般照顾她男人的创意。

米莱纳在片中非常感人。她的形象让我想到了西蒙·仙诺所饰演过的人物。我想米莱纳在玛努身上找回了很多东西。像她一样,她爱过男人,被男人爱过,并有过同样的不幸…

    您用的还是“黑帮”的摄影主任么?

不。为“黑帮”摄影的是马修·普瓦罗·戴尔贝斯。而我为“警界争雄”选择的是丹尼斯·路丹。我很久以前就想和他合作。而且我为“黑帮”已经联系过他,但他那时刚刚被奥利维耶·梅卡通为影片“红色妖姬”所聘用。丹尼斯是这部影片最理想的人选。不管是从人的角度还是从技术的角度。他敢于冒险,我们共同尝试了一些东西,他在工作中与我沟通得非常好,全无自我问题。只是为了电影。就如同我的摄影师同时也是我本片的技术顾问弗雷德里克·泰利一样。依靠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友谊和他们的默契,我才能够敢于做我想做的事,才能够获得我在第一部影片中所略微缺乏的自信。

在美术总监安普罗·费尔南德斯以及我的第一助理让·鲁克·马修(他在我的短片和第一部长片中曾与我为伴)的密切合作下,弗雷德里克和我监督了影片的艺术指导工作。

我们组成了一个真正的家庭,我们共担风险,没有人评论别人的错误。我们的抱负是拍一部受欢迎的大片,具有美国警匪片的画面和扎根于法国杰出警匪片传统的人物形象。

关于灯光,我想要一种强烈明暗对比的效果。我们观看了一些影片,如菲尔·乔安诺的“暗夜天使”,大卫·芬奇的“七宗罪”,萨姆·孟德斯的“沉沦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的“红圈”以及迈克尔·曼的“盗火线”。我希望“警界争雄”的故事是一个黄昏的故事,警察总局就像个幽灵般出现的建筑物,所有这些悲惨事件都将在那里发生…

您写了剧本,拍摄时删除了许多最初的场景和台词,然后剪辑时,又是另外一部电影出现了…

我首先和埃莱娜·德鲁茨以及瓦纳莎对我挑选出的样片作了第一次剪辑。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才做到一部2小时40分钟的影片。太长了。我们必须找到快速的解决方法,因为埃莱娜去了另一部影片。就这样雨戈·达尔姆瓦(“黑帮”中已经是剪辑师)投入了工作。和我写作时一样,雨戈·达尔姆瓦剪辑时需要独处。所以我就任凭他工作。他知道我想把影片做何处理,他目睹了剧本的写作和影片的筹备,他了解我的感觉,并懂得通过他的剪辑来赋予影片那种我极想要的梦一般的面孔…

    谁作的曲?

阿克塞勒·赫努瓦和埃尔旺·科尔莫昂。我让他们听了祖劳斯基“重要的是爱”一片中戴勒旭的音乐,“暗夜天使”中埃尼奥·莫里克纳的音乐。还有影片“沉沦路”和迈克尔·曼的“启示录”中的单旋律圣歌。他们在工作室里录制了音乐,用了50根弦。

    在不同阶段,您的制片人介入得多么?

他们在影片筹备时介入了,他们看了头三天的样片。随后,他们就给予我信任,让我去做想做的事了。

《警界争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街头巷尾是江湖,帮派之间是江湖,警匪之间更是江湖。警察局同样是江湖,江湖里,当然就免不了有血雨腥风。

  这是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一边是杰拉尔·德帕迪约饰演的丹尼斯·克莱恩, BRB(重案组)的组长,阴冷孤僻,深不可测。
一边是达尼埃尔·奥德耶饰演的里奥·林科斯, BRI(反黑组)的组长,重情重义,个性直接。二人都是不折不扣的警界精英,一伙劫匪的连续作案和一个空缺的局长职位终于把二人的暗斗升级成了明争。

  里奥用对一场枪杀的缄默换来了珍贵的线报, 丹尼斯的擅自行动不仅让劫匪逃脱,还害得里奥的手下惨死。悲愤的里奥决定投诉丹尼斯为手下讨一个公道。丹尼斯也不示弱,他抓住里奥默许犯罪的事实,把里奥投入大狱。丹尼斯的指控被解除,坐上了局长的宝座。

  致使里奥入狱的罪犯约见里奥的妻子,丹尼斯抓住机会展开抓捕。丹尼斯不顾一切的疯狂行动终于导致罪犯与里奥妻子乘坐的汽车从公路翻出。丹尼斯对外宣称是罪犯射杀了里奥的太太。

  七年后里奥出狱。他不相信丹尼斯的说法,也不会就此罢手,他要用男人的方式去了结和丹尼斯之间的恩怨。

  在巴黎,几个月来一伙极其强悍的歹徒成功拦截并抢劫了银行运钞车。警察局长罗伯特·曼奇尼十分坦率地告知他手下的两名部将,反暴队头领里奥·弗林克和反犯罪组织的头领丹尼斯·克莱因,谁能抓获这群歹徒,谁就能取代他成为警察局总部的长官的位置。于是,发生在这两名极优秀的警察之间的争斗开始了,他们从原先的朋友开始变得对每件事情都要起争执:私人生活,处世方法,他们的手下以及一个叫做卡米尔·弗林克的女人……

  不是警匪片的警匪片

  如果一部电影里既有警察又有匪徒那就要称之为警匪片的话,《警界双雄》是不折不扣的警匪片。除了警察和匪徒,还有枪战,还有卧底,按理说基本上凑足了警匪片的几大要素,但是看完之后然让人怎么都疑惑――罪犯无足轻重的警匪片还叫警匪片吗?罪犯在戏中已经完全沦为了千年大绿叶,他们再怎么穷凶极恶丧心病狂的犯罪行为,也不过是为“警界双雄”的你争我夺做任务背景,一旦任务完成就被毫不犹豫的咔喳掉。

  一开场的那场劫案,主要目的是拉开二人竞争的序幕,成为最终引发矛盾冲突的导火索;之后祸起萧墙,局长位子的空缺,让原本还算良性的竞争一步一步走向残酷的恶性竞争;再然后是一方的线人枪杀了另一方的线人,线人被杀的一方又害死了对方的手下,矛盾到达了顶点,一切冲突就等待一触即发。最后当然是成王败寇。与其说是两个人步步为营的心力较量,不如说是一次双方都不断加码的赌博游戏。终于在这次豪赌之中,里奥输得倾家荡产,丹尼斯作为赢家获得了一切。而犯罪分子们,此刻功成身退,乐得在幕后看着这一场“猫猫游戏”。

  一向以为法国人不适合拍警匪片,这个浪漫得没有原则得民族更适合与爱情亲情甚至是小动物们打交道。他们的感情太细腻,手法太唯美,不适合粗枝大叶火爆惊险的警匪片,远不如膀大腰圆的美国人和心思缜密的香港人拍出来的好看。但是法国人好像偏偏不信这个邪,不仅隔三岔五的就弄出个《暗流》之类的个性之作,还干脆就在自家门口酒乡干邑摆开国际警匪片电影节的擂台,广邀天下豪杰, 中国香港导演刘伟强和麦兆强导演的《无间道3终极无间》和韩国导演蔡东宪的《汉城大劫案》都是他们的座上客,但是相较之下,主人自己似乎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

  《警界双雄》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种局面。即使再不像警匪片,它到底也是一部以“警匪”为题材的片子。不能跟好莱坞拼惊险火爆,我们就拼主演精湛的演技;不能跟香港拼悬念丛生,我们就深挖人物的内心变化,总之作为一部警匪片,《警界双雄》刚在法国上映便引起了极大反响,有人称之为法国警匪片近20年来最优秀的作品,不少人期待从此之后法国风格的犯罪影片能重铸80年代的辉煌;该片更获得2005年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音效8项提名,所有这些都足以证明本片的不俗之处。

  三个男人一台戏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警界双雄》最能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演员名单上那两个烁烁放光的名字——杰拉尔·德帕迪约和达尼埃尔·奥德耶。

  德帕迪约放在中国应该会被归入特型演员,因为他那只标志性的大鼻子简直是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强烈效果。然而戏骨就是戏骨,德帕迪约并没有被一只有特点的鼻子束缚住,停留在“大鼻子XX”的阶段,《警界双雄》中那个阴冷残忍的大反派,被德帕迪约用几个眼神刻画的精准到位。如此类型的反派人物几乎已经有了程式化的表演方法,就是努力在招人恨的外表下显露出一颗招人疼的心。德帕迪约当然不会流俗,丹尼斯在毁灭之路上的一往无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是近年来十分难得一见的“纯粹的坏人”。

  放着德帕迪约这么一块金字招牌,导演自然不会请一个普通人来和他对戏自讨没趣。这个不普通的男人就是达尼埃尔·奥德耶。这个名字也许陌生,但是人家的前妻可是大名鼎鼎的艾曼纽·贝阿。他本人也是恺撒奖最佳男演员的获得者。对应着德帕迪约克制内敛的表演风格,达尼埃尔在片中就要张扬肆意得多。本来角色就是一个有着江湖气的警察头头,身上自然也要多几分豪迈与霸气。里奥落难之后的仇恨和疯狂,达尼埃尔也能很好地把握住。不过达尼埃尔最精彩的表演还是在面对妻子女儿的时候,也许深情才是法国男人的本性吧。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导演奥利维埃·马夏尔,他是法国不多见的警匪片专业户。更特别的是他本人就曾经是一个警察,他的电影中的许多情节都是直接取材于他警察生涯中所见所闻的真实故事,所以我们倒也不必对警察偷政府的门牌,警察帮妓女打人等情节瞠目结舌,毕竟人家才对真实的警察更有发言权。最后那一行字幕让人不由得怀疑影片中的故事到底有几分虚构几分真实,也算是给留给观众的一个小小悬念吧。

  有人把《警界双雄》称作法国人的《盗火线》,也有人把它跟《无间道》相提并论。诚然《警界双雄》与这些经典的警匪片比肩也毫无愧色,但也绝对不是之前经典的简单重复。又有谁会怀疑法国人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呢?为这样一部电影,怀着再多的期望也不为过。

数字影片《警界挣雄》(珠宝街36号)

  由法国著名硬派小生丹尼尔·奥德耶主演的剧情片《警界争雄》将于今年十月一日黄金假期在全国数字影院独家上映。

  这部影片是由一个真实的事件改编而成,一群已连续犯案七次的悍匪再次公然挑战巴黎警方的管制能力,警方对如何缉拿其归案大为头痛,并以此做为侦破的首要任务。
两大部门BRI和OCU对缉拿这批匪徒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BRI的首席警官李奥(丹尼尔·奥德耶饰演)和OCU首席警官丹尼(热拉尔·德帕迪约饰演)彼此本是朋友,却因本身工作上的对立而注定埋下不可磨灭的恩怨。适逢警探曼川尼将升任警务署长,而公开的秘密是--谁能缉拿到这批匪徒归案便能替代曼川尼成为新任总警探,为此更加深了二人的对立。李奥为求破案,不惜放弃警察操守换取情报-他的线人施良卷入一宗谋杀案,施良要求李奥为他保密作为交互悍匪情报的条件。东窗事发,身为警官的李奥被指包庇线人而被判入狱。丹尼为追捕施良,暗中监视李奥的妻子嘉美(薇利拉哥尼露饰演),施良果然相约嘉美见面,俩人会面后发现被追捕,飞车逃命途中横生意外,丹尼乘乱借施良的手枪杀死了曾与他相恋的嘉美。。。。。。

  作为法国最卖座影片之一的商业电影,《警界争雄》最能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演员名单上那两个闪闪放光的名字——丹尼尔·奥德耶和热拉尔·德帕迪约。

  德帕迪约放在中国应该会被归入特型演员,因为他那只标志性的大鼻子简直是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强烈效果。然而戏骨就是戏骨,德帕迪约并没有被一只有特点的鼻子束缚住,停留在“大鼻子”的阶段,《警界争雄》中那个阴冷残忍的大反派,被德帕迪约用几个眼神刻画的精准到位。如此类型的反派人物几乎已经有了程式化的表演方法,就是努力在招人恨的外表下显露出一颗招人疼的心。德帕迪约当然不会流俗,丹尼斯在毁灭之路上的一往无前让人恨得咬牙切齿,是近年来十分难得一见的“纯粹的坏人”。

  放着德帕迪约这么一块金字招牌,导演自然不会请一个普通人来和他对戏自讨没趣。这个不普通的男人就是达丹尼尔·奥德耶。这个名字也许陌生,但是人家的前妻可是大名鼎鼎的艾曼纽·贝阿。他本人也是恺撒奖最佳男演员的获得者。对应着德帕迪约克制内敛的表演风格,达尼埃尔在片中就要张扬肆意得多。本来角色就是一个有着江湖气的警察头头,身上自然也要多几分豪迈与霸气。里奥落难之后的仇恨和疯狂,达尼埃尔也能很好地把握住。不过丹尼尔最精彩的表演还是在面对妻子女儿的时候,也许深情才是法国男人的本性吧。

  最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奥利维耶·马赫沙勒,他是法国不多见的警匪片专业户。更特别的是他本人就曾经是一个警察,他的电影中的许多情节都是直接取材于他警察生涯中所见所闻的真实故事,所以我们倒也不必对警察偷政府的门牌,警察帮妓女打人等情节瞠目结舌,毕竟人家才对真实的警察更有发言权。最后那一行字幕让人不由得怀疑影片中的故事到底有几分虚构几分真实,也算是给留给观众的一个小小悬念吧。警察出身的导演奥利维耶·马赫沙勒立志打造一部现代版的《基督山伯爵》和一部法国版的《盗火线》,力邀达尼埃尔·奥特伊和杰拉尔·德帕迪约这法国两大影帝高手对决。影片集友情、爱情、背叛和复仇多种元素,成为去年法国全年十大卖座电影之一,也获得了恺撒电影奖的多项提名,号称“法国版《无间道》”。

  影片由一桩类似《盗火线》的抢劫运钞车的案件开始,起初让观者误认为“破案”是这个影片的核心故事,但随着剧情缓缓深入,才了解两个警察之间的明争暗斗才是导演的真正意图。导演奥利维尔·玛沙尔自己曾做警察多年,无论这部影片是不是取自真实事件,但他对警察的生存处境、工作方式,以及内心的痛苦都了如指掌。这是《警界争雄》特有的,并且被玛沙尔用有节制的场面调度和叙事节奏表现出来。

  诚然《警界争雄》与这些经典的警匪片比肩也毫无愧色,但也绝对不是之前经典的简单重复。又也不会怀疑法国人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作为这样一部经典的片影,观众怀着再多的期望也不为过。

  《警界争雄》是一部真正的男性电影,但它也完全适合女性观众的欣赏口味。警匪片和西部片一样,从来都是男人戏(侧重女性的也被尝试过,但从未成功),男人戏在情感上讲的就是“义”字;在内心深处需要表现的就是“孤独”的境况。《警界争雄》亦是如此。而且和典型的警匪片一致,它也是“双雄戏”,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两个警察之间的恩怨。

  在去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警界争雄》成为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引人注目的影片,给参加电影节的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背景资料:这部影片的法文原名为“36 quai des orfevres”,据说这是法国总警署(相当于伦敦的苏格兰场)的所在地,直译过来即是“珠宝街36号”。

数字影片《警界争雄》(珠宝街36号)影片卖点

  1、新颖的题材

  电影从一桩类似《盗火线》的抢劫运钞车的案件开始,起初让观者误认为“破案”是这个影片的核心故事,但随着剧情缓缓深入,才了解两个警察之间的明争暗斗才是导演的真正意图。导演奥利维尔·玛沙尔自己曾做警察多年,无论这部影片是不是取自真实事件,但他对警察的生存处境、工作方式,以及内心的痛苦都了如指掌。
这是《警界争雄》特有的,并且被玛沙尔用有节制的场面调度和叙事节奏表现出来。

  2、复杂的情节

  奥特尤尔扮演的警长李奥先后通过一个妓女、一个线人破获了“劫钞案”,他付出的代价是成为后者谋杀证人的帮凶;而德帕迪约扮演的警长丹尼则为抢功致使李奥搭档被杀,又为洗脱渎职罪而令李奥入狱,并间接害死了其妻。这样一个警察与警察之间的故事,远比任何“破案”的戏分都要复杂,它惊心动魄不在于过渡渲染暴力场面,甚至也未着重表现主角内心的痛苦,一切都以行为来说话。其中一条就是——用枪。这部影片中扣动扳机的场面甚多,每回几乎都突然起来,令人震惊。台湾影评人蓝祖蔚也提到这个,他说“懂得用凶器的导演,最知道如何凌虐观众的心了”。

  3、观众的期待

  每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现今早已成为了广大电影爱好者们可以尽情享受的盛大节日。而在影展期间最让影迷们期待的,既是有机会欣赏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电影作品,《警界争雄》等几部商业巨片也出现在名单中,相比往年参加影展的影片可谓更多、更新、更好。参展影片数量达到200部,为历年之最;绝大多数参展影片都是在04年以后才制作出品的新片;而在这些影片中不乏获得过柏林银熊奖、法国恺撒奖、美国奥斯卡奖、金球奖及英国电影电视学院奖等奖项的优秀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几部影片颇有些奇货可居的意味,在影节期间只放映一场,《警界争雄》则成为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最令人关注的影片。

  背景资料:这部影片的法文原名为“36 quai des orfevres”,据说这是法国总警署(相当于伦敦的苏格兰场)的所在地,直译过来即是“珠宝街36号”。

[本日志由 Leon 于 2006-04-28 08:48 AM 编辑]
上一篇: [转贴]李敖复旦演讲全文
下一篇: [转贴]一个女会计的十年:快三十岁了,说说我的十年!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13 | 查看次数: 9502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