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治维新”到“昭和维新”重看日本

[]·编者按·
一甲子,解构中日关系
60年,整整一个甲子轮回。中国和日本用8年打仗,却用27年修复一个至今无法弥合的裂痕。1972年,中国的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与日本的田中角荣首相一起达成了协议,这是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开始,自此,两国的关系在各国领域努力谋求发展。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对比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这样快速而巨大的变化中,中日关系面临重新构建的需要。作为东亚最大的两个国家,这种重构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东亚的经济合作发展,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协作。
中日关系现在走到了一个怎样的关口?日本接受中国威胁论、日本拒不承认历史导致中日关系大幅倒退等等究竟是渲染还是事实?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为客观的位置,听听中日两方的官员专家如何解答。


特约记者 韩毓海 东京报道

作为侵略战争动员令的“昭和维新”,在此后的历史叙述中被故意遮掩起来,其实就是为了割断它与“明治维新”的这种必然联系。

近代以来,日本出于种种目的,总是将中国摆在显微镜下反复研究解剖,日积月累,把我们琢磨得日渐深入透彻———而其“长处”尤其表现在善于“从中国的内部(乱)出发了解中国”。但相对而言,中国对于日本的琢磨和了解,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古人常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而中国经常吃日本的亏,恰恰就是由于对于日本研究了解不够所致。因此,重新认识日本,重新开眼看日本,或者说大一点———建立我们自己的日本观,的确乃今日中国当务之急。

日本自近代以来之所以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实首先乃是为缓解和转嫁其内部严重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使然。即对外侵略,也首先是由于其国内问题所决定、促发的。

19世纪不是中国人的世纪

1840年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1868年“明治维新”的“成功”,划出了近代中国与日本截然相反的形象:一面是经济落后又不思进取的中国,一面是主动向西洋开放,致力于发展现代经济和政治的开明的日本。———这实际上已经成为现代世界中国和日本“认识”的不证自明的前提,我们今天各种关于中国和日本的想象,基本上是以这个前提为基础的。

不过,此类叙述却完全是想当然的、非历史的。

根据当代杰出的经济学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统计,1830年中国经济的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1/3,这不但是日本从来不能和不敢想象的,它也超过了现在美国经济占世界25%的水平,说白了这是至今无可匹敌的经济总量的世界纪录。

但是,1840年中国却被经济总量不及自身九分之一的英国打败了。———而且更为可悲的是,当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割地赔款之后,大清的经济总量依然还是日本的7倍。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当然不是什么“穷了、落后了几千年”,日本更不是特别勤劳特别富裕、人种优秀的“神国”。真正的事实恰恰相反:是中国富了、先进了几千年,形势只是在最近不到100年的区间才突然急转直下,中国由巨富而挨打遭抢,由挨抢被打才堕入贫困,而日本则是在赤手空拳的封建军阀率领下,突然一夜暴富———而这就是19世纪到20世纪大体的历史真相。

19世纪偏偏就不是你中国的世纪。因为19世纪开始了杀富济贫的现代历史,说白了也就是明火执仗的“明抢”的历史。

19世纪开始的互相抢劫,首先就是以国家为单位的抢,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明抢———19世纪世界上主流的意识形态就叫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而当时世界上谁最富又最缺民族主义呢?非常不幸的是———那恰好就是咱们中国。

所以,大清不是简单的缺少财富和经济落后,恰恰相反,大清不是不富,而是不强。而强抢同音———即大清因为太富,而缺乏抢的动力。在乾隆之后,天下承平日久,人间一派腐败景象。富与腐败的腐也是同音———本来有些“抢的光荣传统”的满蒙骑士,也大都腐败、退化为闺房里的雄鸟了。

而19世纪初欧洲最穷而又最不老实的(老百姓所谓滚刀肉)一个,就是英国了。除了裤子和菜刀它一无所有,英国是在欧洲抢不到东西的王胡,所以才不得不到亚洲去抢。结果首先被英国绑了票的是陷入内乱的印度———印度是英国由赤贫到小康的第一张馅饼。然后,正如贡德·弗兰克所指出的:英国又通过免费的北美白银,通过与中国的贸易,才勉强从世界经济列车的末流乘客,混进了二等车箱。

在西方仁慈下偷生的日本

而西方列强对待中国和日本的态度完全不同。

原因所在,也是日本得以在历史的夹缝里成功实行明治维新的外在根据。与对中国的穷凶极恶相比,1862年英国对于当时的江户幕府,就表现得格外仁慈:它允许江户幕府将开港贸易的时间推迟到1868年,随后俄、法、荷兰立即跟进,也一致同意日本延迟开埠直到1868年。

而这里的所谓“仁慈”其实不过是顺水人情———说白了无非是列强们兴趣不高。最明确的事实是,近代日本不但没有像大清一般与英国在海上陆路大打出手,而且更没有被八个最大的强盗联合打劫的经历———它最多不过是被列强口头上吓唬了一下而已。

因此,为什么日本成功进行了维新,而中国的维新却反复失败呢?这个问题当然不能从人种上找原因,因为这首先是两者在列强环伺的19世纪的处境完全不同,所谓“西方冲击”,这在日本与中国也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因为实际上,列强并没有真正在武力上打击日本,甚至二战之前外国军队从来没有开进过日本本土,尽管列强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而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还是毛泽东说的:自近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西方为师,但是我们一直困惑的是:老师为什么总是打学生呢?于是,在先进的中国人中,困惑才发展为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觉悟”。

被美化的“明治维新”

从所谓“内因”来说,日本的明治维新向来被称为是推翻和废除幕府制度的社会大革命,标志着日本传统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但是,这样的说法虽然表面看起来有点道理,其实却更多地掩盖了明治维新的实质。

真正准确的说法其实是: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传统的”幕府制度,向“现代幕府制度”的转化。———至于它还叫不叫“幕府”,那某种程度上是个语言或者翻译问题,其实并不是关键和实质。

19世纪60年代,西方的冲击使得日本原有的幕府制度陷入了危机,聪明圆滑的最后一任江户幕府,由于力图协调国内外的矛盾和冲击,但却更为深刻地陷入了这些矛盾之中。一方面,江户幕府垄断了与英国的贸易,并从中渔利,而另一方面,它又鼓励地方大名反抗洋夷,以此在洋人、大名、武士和天皇之间寻找平衡。但事实上,江户幕府却恰恰被自己的自作聪明推向了灭亡。江户幕府陷入了合法性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谁来代表日本”,才成为社会危机的突破口。

天皇复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即承认了江户幕府不敢承认的不平等条约,响亮地喊出了“西化”的口号,以换取西方列强对天皇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持。正像他的孙子昭和天皇在二战后积极主动地将冲绳送给美军当军事基地,以换取美国保护他的皇位一样——天皇通过死心塌地地当世界霸权的走狗,以保住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这一伎俩,其实才是明治天皇超越了历代天皇的最伟大发明。

这实际上也就是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实质。

于是,正是在明治政府西方列强的宽大、纵容和利用下,在一个改头换面的军事贵族集团的指挥下,

日本在短短的时间内,以军事暴力的手段吞并了朝鲜、中国台湾,发动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挤入世界列强,顺利地跟上了“明抢”的世界潮流。——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基于一个基本的事实:所谓“强权即公理”其实是整个19世纪的世界潮流,而彻头彻尾的以强凌弱则是这个“乱世”的基本法则——而这一点,恰恰与日本历史上幕府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构想没有什么根本的矛盾。

但是,明治维新在“现代化”和“富强”的意义上,却长期地被充分美化了,以至于它从日本的现代史中被孤立地脱离出来,而受到不加分析的讴歌。而且这绝不仅仅是说日本右派乃至日本在美化自己的历史,而是说:在所谓“现代化的意识形态”主导下,整个19世纪以来的残暴的历史从来没有被反思过。在这个意义上,美化和拒绝反思日本近代历史的,当然一直就包括某些自诩为“精英”的中国人。

“昭和维新”发生于必然

但是,如果不是根本上出于无知,那么,所谓“现代化精英”们就是在有意掩盖一个事实:1930年代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的动员方式就叫做:“昭和维新”。而所谓“昭和维新”,不但其基本原则和信念,而且其整个发动过程,完全是刻意遵循和继承了“明治维新”的一套说法和做法,昭和维新(侵华战争和“大东亚战争”)就是明治维新道路的自然延续和必然继承。而只有重新叙述所谓“昭和维新”与“明治维新”之间的继承关系,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近代以来日本的所谓“维新”究竟是什么。

1927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大崩盘,使得世界资本主义秩序陷入危机,而随着1927-1930年美国爆发的严重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中的“新兴力量”的日本,陷入了内部的严峻动荡。由于世界市场对于日本纺织品、棉花和制造业需求的严重萎缩,以及日本当局为了迅速工业化而实行的压低粮价政策,盘剥农村,所以危机到来的时候,日本政府面临着城市失业和农村贫困的双重压力,即当日本经济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际,1930年代的日本则同时陷入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社会。

而面对这一混乱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局面,当时的浜口雄幸政府的政治表现,非常类似于1860年代的江户幕府。针对国内危机,政府采取了矛盾而暧昧的政策:一方面大幅度削减军事预算和政府开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危机时代共产主义思潮的兴起,则颁布了《治安维持法》,压制社会民主运动。

恰恰是浜口这一左右不讨好的处理社会经济危机的不祥方案,反过来极大地加剧了社会危机,浜口的命运也与最后一代幕府将军相同:那就是他的政策导致的反乱将他本人的性命也赔了进去。

大幅度削减军事预算和政府开支,激化了政府与军队的矛盾。像历史多次出现过的几乎一模一样,1930年代日本军人集团非常容易地绕开并推翻了国内的文官官僚制度,导致了现代日本政治的全面危机。

正像明治维新起源于武士与政府的冲突一样,类似的政治危机同样呼唤出一个新的、更加野心勃勃的军事贵族集团。1936年下层军官针对文官政府的“二二六”兵变,同样再次把一个危险的军人集团推向了前台———其代表人物就是近卫文。像明治维新首先镇压了武士反乱,然后立即再把国内的矛盾引向外部,通过对外掠夺来解决国内危机一样,近卫内阁一方面迅速平息了下层军人的骚乱,另一方面,则毫不掩饰地提出、呼唤出:一个幽灵,“明治维新”的幽灵。近卫政府以一个鲜明的旗号开始了它的新政,这就是“昭和维新”,在这个旗号下开始了所谓“大东亚战争”。

作为侵略战争动员令的“昭和维新”,在此后的历史叙述中被故意遮掩起来,其实就是为了割断它与“明治维新”的这种必然联系,其实也就是为了掩盖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合法性,实际上就是“明治维新”。

在近卫内阁的统治下,日本通过大幅度增加军事开支和增加军事订货的方式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将法西斯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1937年,近卫内阁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40年,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联盟形成。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沿着这条道路,日本以不可抑制的速度走向灾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08-22 (本文有删节,与《书城》同步刊发)

[Leon:从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并不是生来就富裕的,我们国家也不是生来就贫穷。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富裕程度是他们的几百倍。可是西方列强是靠什么暴富起来的呢-“掠夺”,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野蛮的侵略和掠夺。正因此,他们才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才为今日辉煌的经济成就奠定了根基。从这方面来看,我们没有必要队他们的成就感到太多的艳羡,好比对于一个海盗,即使他囤积了再多的财富,又有谁对他致以敬意呢?毕竟他的钱财来路不正。

正因为西方列强有着这样不光彩的致富史,他们会一厢情愿的认为当今中国的富裕和强大也会走和他们相同的历史道路,对这一点他们深为恐惧。不过事实会说明一切。等到若干年中国真正富裕强大之后,我们中国人可以对西方国家自豪的说,看,我们的钱财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来路光明正大,与你们不一样。

再来看看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学了中国近千年,善良、坚忍等好的方面没怎么学到,可是向西方国家学了数十年,就在西方列强的默许下到处侵略,到处掠夺。就这样搭上了成为列强的末班车。

再来看一下日本人的性格:貌似凶残,实则虚弱,欺软怕硬。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引用内容 引用内容

天皇复位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立即承认了江户幕府不敢承认的不平等条约,响亮地喊出了“西化”的口号,以换取西方列强对天皇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持。正像他的孙子昭和天皇在二战后积极主动地将冲绳送给美军当军事基地,以换取美国保护他的皇位一样——天皇通过死心塌地地当世界霸权的走狗,以保住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这一伎俩,其实才是明治天皇超越了历代天皇的最伟大发明。
这实际上也就是近代日本天皇制的实质。

]
[]

上一篇: [转贴]社会生活中的十二条著名法则
下一篇: 生命的尊严不容践踏
文章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2 | 查看次数: 6017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