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到红眼球再到blog

引用内容 引用内容
前言:谈到为什么要读书,很多人立马就能想到的是90多年前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时过境迁,百年前内忧外患之中国早已不复存在,试想还有多少人抱有这样为救国救民而读书的观念呢?那我们究竟为什么而读书?


今年3月利用歇年假的机会回了一倘老家。小舅找到我说我的表第现在不是特别肯读书,让我想办法劝一劝他。和我差不多大的表兄弟(妹)没有一个上进考上大学的,更小点的和我小表第年级相仿的表兄弟(妹)也没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我这个小表第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很争气,成绩都非常不错,因此长辈们就对他寄予了厚望。可到了高中之后,学习成绩下滑的非常厉害,你说他不学习吧,可他成天都是拿着书在看。你说他学习吧,学习成绩又不好。这可真让人着急。

一个人对于一件事情不是特别上心,那肯定是因为那件事情与他没有什么利害关系,或者是这个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厉害冲突。

那天我和小舅冒着小雨前往学校去找我的表第去了解情况。在乒乓球场找到表第时雨刚停,我们站在表第宿舍的阳台上,楼下的操场上有一个女孩背着一个汽车轮胎在拼命的跑。她应该是体育生。舅舅也很知趣的回避在一旁。就在这样一种场合下,我们开始了谈话。
我问:“你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吗?”
表第答:“不知道。”
当时我真的非常惊讶,我原以为他会按照老师们经常交待的那样为了将来挣大钱,娶个漂亮的媳妇呢。我不否认这些老师们的说法很俗很片面,可是对于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你跟他大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高远空洞的理想有什么用呢?
我指了指楼下的正在跑步的那个女孩,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她在锻炼而篮球场上的那些男生在玩吗?”
第:“她是体育生。”
我:“除了这些呢?”
第:“……”
我:“你们周围同学成绩都怎么样?”
第:“都不太好,大家经常一起玩。”
我:“别人玩你就跟着一起玩?你为什么要和他们一样?”
我又指了指楼下那个女孩,说:“她为什么不象球场上那些男生一样贪玩,那是因为如果现在她贪玩,将来很可能她就没有饭吃,就要饿肚子。你如果也象你周围的那些同学那样玩,将来他们没饭吃,你是不是也要和他们一样?你要和他们不一样,要比他们强,而不是一样差。”
第:“嗯。”
我:“我不是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如果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做生意可能将来也混得不错。可是现在这个社会早已转换为知识经济社会了,如果没有学问就算你将来生意做的再大、再有钱,也很难获得他人的尊敬。”
我:“我听舅妈说你平时其实挺用功的,可就是学不进去,考试成绩就是不理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舅妈说一数落你你就哭,如果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直说,反正你父母也不在。”
第:“我其实看书看得挺多,花了很多时间,可就是学不好啊。”
我:“那是因为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有的知识点你不能仅仅是死记硬背下来,要彻底的吃透它,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否则稍稍变一个样子,你就不会了。这样你看书看的越多,就越迟钝,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总之,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
和表弟谈完这番话,我不知道对他影响有多大,希望一年之后能够听到他考上大学的好消息。

[PS: 现在的学生负担真重,高二学生一个星期只放半天假,一个月另有两天的月假,寒暑假还要拼命补课,高三学生还得了?我真难以想象数年前我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读书,首先是为了养活自己。作为财务人员,我经常得坐在电脑面前整整一天,办公室的显示器质量不是特别好,而且我坐的位置不是特别好,虽然有百叶窗挡着阳光,可是仍然非常晃眼。一天下来眼睛红肿得厉害,我经常幻想有一天办公室里所有的显示器都能换成液晶屏的,这样多好啊?红肿的眼精,是为养活自己付出的成本。

我读书,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每天最盼望的时刻是下午5:30,我常常准点就奔出办公室,象丧家之犬一样往家赶去。一路上坐在公车上揉着双眼,诅咒着回家后再也不用眼。可是回到家,我又忍不住摊开书本,在灯光下看书。看书能让我吸取别人的思想,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有时想到什么了,又打开电脑,一个一个的码字,写Blog。我写Blog可以归纳总结学到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思想。红肿的眼睛,是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付出的成本。

我们读书,是为自身之崛起(物质层面+精神层面)而读书。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自身之崛起而读书,久之,我们的国家将会变得越发繁荣昌盛起来。又印证了周总理的老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关链接:
瑞士的真正魅力
引用内容 引用内容
从该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面积仅为两个北京市的弹丸小国瑞士,是靠什么秘诀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瑞士没有海洋,它的远洋船队按实力却居世界前列;它不出产可可豆,却生产出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它的国土面积4.1万平方公里,也就两个北京大小,而且一年只有4个月可以放牧和耕种,其余时间都是冬季,但却拥有世界上质量最高的乳制品。它的秘诀只有一个:重视知识,重视教育


[本日志由 Leon 于 2005-06-23 12:52 AM 编辑]
上一篇: 瑞士的真正魅力-《当代世界》第282期
下一篇: 微软广告与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1 | 查看次数: 6436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