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了!有什么好东西继续发.^_^...

我虽然大学学的是会计,但是直至毕业都从来没有想过要干会计,唯一想的全部是IT,大学时空闲时间除了打篮球就是编程序,看计算机书。不料造化弄人,毕业后由于生计所迫,干的第一份工作是会计,时间越来越久,职位也越作越高,我想干IT的愿望是永远实现不了了。正因为很难实现自己的从事IT工作的...

还有 58 人发表了评论 加入12025人围观

文思泉涌

不好不坏的人生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2-05 浏览6941 评论0
[wma]http://www.xiehai.com/mp3/林晓培/林晓培-那又如何.wma[/wma]

前些日子陪一个朋友看完夏雨、洪金宝等人主演的《猛龙》(Dragon Squad)出来,那个朋友对我说:“这片子真怪,居然把坏人描写的这么好!”我随即答道:“好人也有坏的时候,坏人也有好的时候。”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属于那种不好不坏类型的,纯粹的好人和纯粹的坏人少之又少。

9月也是看夏雨主演的另一部片子《独自等待》(Waiting Alone),片中的夏雨憨厚、善良,绝对算得上是个好人。可是他做生意也蒙人,偶尔骗点小闺女,给人有点坏坏的感觉。说实在的,我喜欢象他这样活着,唱点k,蹦点迪,喝点酒,泡点妞,卖弄点文字,再骗点人,活的真的是自在逍遥。

经营管理

[ZT]一场奔跑毁掉一个帝国——383年的淝水岸边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2-02 浏览7461 评论0
引言:淝水之战一直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正史(如《资治通鉴》)上赞誉之辞不予言表。但是由于正史上对该战役语焉不详,漏洞百出,多年来国内外很多人对该战役进行了研究,并写出了批驳的论文。我转发的这篇押沙龙纂写的《一场奔跑毁掉一个帝国——383年的淝水岸边》并不是纯粹的学术文章。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文字风格对这场战役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对交织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尤其是对于谢石这个被很多人誉为亘古第一儒将的人物,在大战之前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的伟人进行了翻案,他实际上也是一个普通人。对于正史上被刻意放大的降将朱序的作用进行了缩小。对于东晋以少胜多的原因,文中说明:前秦军队虽然号称97万,但是正因为数量庞大,在古代人数越多,指挥越不便利,再加上97万士兵大多是四处抓来的乌合之众,遇到虽然数量少但是训练有素的东晋北府兵自然是一击即溃。文中妙语连珠,随便摘录两句:

自古以来,就有一条规律,越是被政府控制得牢的人,政府就越忍不住拼命欺负。看着一群能随便欺负的人,而忍住不欺负,这对领导们的道德要求实在有点过高。

皇帝天天坐皇宫里喝茶,真正管事的是那些军队领导。这些军户是皇帝的财产,不是这些领导的财产。国企领导对国家财产照顾的如何周到,大家有目共睹。

经营管理

[ZT]悠悠记得当天笑(读者2005 23期)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2-02 浏览8695 评论0
□作者:蒋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黄永玉在香港安了一个新家,新家位于太平山的半山腰,所以取名为“山之半居”。号称“香江四大才子”的黄霑曾是这里的常客。有一次,黄霑失恋了,黄永玉送给他一幅画作为安慰,上面还写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失恋是一件有诗意的事。这个才子词人说:那完全是放狗屁,失恋都要上吊了,还能有诗意?你只谈了一次恋爱,不懂失恋。

失恋是否有诗意?黄永玉估计并不知晓,因为他的一生书写着一个近乎完美的爱情故事。。

经营管理

[ZT]历史新说 聚焦公元1644 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1-12 浏览6341 评论1
文章提交者:deniswoo 加贴在 历史风云之中国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

在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一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幼时接触这段历史,是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一遍又一遍读那本小册子。这篇成于抗战末期的名文,形成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以至几年后大军进北京之前,毛泽东也据此告诫就要夺取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定要吸取李自成的教训。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644年春天的北京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可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还算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北面,满清皇太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完好无缺。唯一的燃眉之急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偏偏就躲不过去?

经营管理

[ZT]天可汗时代——大唐帝国政界往事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1-07 浏览6747 评论0
这篇文章叙述的是隋末以及唐代那段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对交织其中的重要人物与事件都以短篇的形式单独列篇,另外作者以非常现代的语言来书写,与以往大家熟悉的那些刻板的历史文字有很大的不同,给人的感觉好像不是在看历史,而是在看小说一样,非常值得推荐。全文约24万字,[down=attachments/month_0511/t2005117121730.doc]点击下载此Word文件[/down]。下文摘录一些片断。原文发自铁血网站(http://www.tiexue.net),http://bbs.tiexue.net/5302467/ShowThread.html]请点击这里查看源文档。
初唐人物随笔

唐是一个非常令人神往的朝代。也许三百年的时间比不上周八百年的长寿,但是三百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展现它的风采。三百年的唐朝是一个华丽雄奇的舞台,上演了一出生动的活剧,活剧里的人,或英武,或机智,或风流,或慷慨,或儒雅,或豪迈,或卑鄙,或强悍,或残忍,人物脸谱之众多丰富,盖过了任何一部可以演出的戏剧。

经营管理

[ZT]南宋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1-07 浏览10063 评论0
两宋灭亡的契机,从表面上看,有极为相似之处。北宋之亡,起源于北宋政府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趁着辽国衰落,与新兴的金国结为同盟,共同灭金。怎料想前门驱狼,后门进虎。金国在占据了辽国故地后大举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占据了中原地区。而一百年后,蒙古在金国背后兴起,南宋政府竟然再一次与蒙古结盟,共同灭金。此后凡四十年间,兵连祸结,最后在蒙古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南宋终于灭亡。  

有道是:“聪明的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从这个标准来看,宋朝君臣显然不很聪明。于是有论者说两宋实在过于执著于收复失地,而看不清真正的战略利益所在,如果当时不是联金联蒙,而是援辽援金,则宋祚自可保存。

在下以为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却并不全面。

经营管理

马云给雅虎员工作的精彩演讲:爱迪生欺骗了世界!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1-05 浏览6350 评论0
今天是我第一次和雅虎的朋友们面对面交流。我希望把我成功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尽管我认为你们其中的绝大多数勤劳聪明的人都无法从中获益,但我坚信,一定有个别懒的去判断我讲的是否正确就效仿的人,可以获益匪浅。
    
让我们开启今天的话题吧!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的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文思泉涌

向“浮躁”说Bye Bye

Leonli Leonli 发表于2005-11-04 浏览6369 评论1
[wma]http://www.qq169.net/mp3/最初的梦想.wma[/wma]
2005年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11月,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对自己当年的经历进行一下盘点。这些天,我的神经比较紧张,仿佛突然间感觉到自己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这种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实在让人揪心。以前别人总对我说你真年轻、真聪明、真能干呀,我总是被捧的迷迷糊糊的。其实我并非不知道自己的弱点,我一直都喜欢耍小聪明,投机取巧,而且常常很短时间就能出成效,再加上同事朋友的吹捧,更加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

我以前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速成”,在大学期间,突击几个月考过英语4、6级,学期末突击2个星期全部通过并拿奖学金,非常喜欢吃的一种食品是方便面……小学4年级发生的一件事情,我现在还记得。那时数学老师给我们班出了两道数学题,没有一个人解得出来,结果我不知怎么的居然解出来了一个。后来老师鼓励我说再试试另外一道,再鼓捣半小时,居然也搞出来了。老师发现我数学能力居然挺强的(我的数学从来没好过,到现在仍然如此),就让我参加数学竞赛。因为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是临时报上的,到了考场,发现没有我俩的座位,于是被安排站在楼道里答题。题目非常难,我一题都没有解出来。这还不是我最痛苦的事情,最令我痛苦的是:那时是冬天,楼道不是封闭的,我们站的地方又是风口,寒风一个劲得吹呀,站在那一个多小时,我们都快被冻成冰块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对投机取巧的后果产生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