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此书的由来和风波 |
正文: |
本书第一次公开出版是在1983年。当时杨怀中先生主持宁夏人民出版社,杨先生颇有胆气和眼光(即便这样还在书后书号前小心起见,注有“内部发行”)。要知道,当时是宗教开放不久,形式还很严峻,此其一。第二,书中对很多门宦、教派有非议之词,应当知道马通先生是以马列唯物史观来写作此书的,因此引起了当时一些大的门宦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些门宦“追杀”马通多年。 最早该书的书面正式结集是在西北民族学院研究所,之后又有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版本,作为内部资料。民院版里面的很多东西在1983年公开出版时已经有很大改动。1995年迫于压力,宁夏人民出版社又出一次,又有改动。今天的流通本2000年宁夏人民本已经是改之又改了,白寿彝的序应该算是盖棺。 此书的由来是五十年代马通作为民族工作者深入甘肃回民地区以马列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为党的土改和反右服务的调研资料。基于这个,存在以下缺憾: 第一、马列唯物史观与回民精神信仰格格不入,难免在回民尤其是门宦看来是侮辱了心灵。 第二、马通仅仅深入在甘肃、宁夏地界,没能到青海等地,青海所记都是与青海有关的门宦、教派的转述,此书在青海方面基本上是个空白。例如,在兰州连极小的阿门都有记载,对青海的阿哈掉门宦却闻所未闻。 第三、马通所采访者多是某一教派、门宦的较大势力的掌事者,其他支系也有发言权,但往往是一家之言。 第四、或许由于经堂语、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巨大差别,人名、地名错别者多多。 即便如此,该书将中国西北部的伊斯兰内部的江湖以公开的文字描述出来,是开创性的。该书也奠定了马通先生的学术地位,国内外研究中国回教者无不参考引用、甚至大段摘抄,即便以讹传讹者居多。但目前中国学界尚无人写出第二本与马通风格迥异的门宦史略了,兹有待来者。 前段时间西道堂学术会议上见到了马通老先生,已经八十多岁,发言带着方言、声音又无气力,听着很吃力。当时在想,马通先生手上应该还存着当时的原始采访记录,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没有机会见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