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我在财务的日子 头衔:会员 积分:168分 注册:2009-12-23
状态:离线
|
|
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都在等待加薪。 全世界主流财经媒体都在议论中国式加薪。 没有人再有兴趣分析这件事的重要性。因为任何理性分析都比不上人民的期待,都无法与社会维稳匹敌。 于是,一个名叫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说法开始流行。 由于一系列震撼人心的青工跳楼事件发生,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意外地拉开全员加薪的帷幕——幅度将达到30%。但旋即宣布停止在内地新招员工,以消解加薪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上扬。而出现群体停工事件的广州本田,工资实现了20%的增长。 随后,处于中国北部的沈阳肯德基经过漫长的工资谈判,资方终于让步,宣布给员工加薪5%。外电报道,随着各地纷纷出台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制造业工资已较2009年水平出现两位数涨幅。 这是应该的。中国社科院发表的数据显示,农民工的工资在过去10年的最初几年增长了2%至5%,在2004-07年期间增长大约7%,而去年才增加了16%。 其实普通工薪族的收入增幅已多年远远落后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幅,严重制约其成为消费主体,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而快速拉大的贫富差距又严重打击着公众对社会的信心。 但真正的麻烦不在企业,甚至可以认为,如果仅仅将给公众加薪的主要压力转嫁到民营企业和外企,后果是严重的:必然会导致其压缩招工计划,甚至将产业转移,当然中国企业还会携款外逃。 要知道,就业是民生之本,而由于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目前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又非朝夕可就的易事,目前产业转移必然又会影响增长——这对中国也是致命的。总不能靠政府投资铁公机和房地产拉动吧——银行会因此破产的。 问题出在操作这次加薪的主导力量是政府。比如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和目前酝酿的全员加薪计划都体现了这一特质。而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其主导权应该属于市场。政府只是在法治的范畴内确立游戏规则,并当好裁判员,而不是亲自担任运动员。 首先,如果不真正深化国企改革,破除垄断,给民营企业赋予国民待遇,减低其税负,创造更好的运营环境并积极鼓励其创新升级,进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带动外资企业将更先进更有利润增长空间的产业引入中国,单纯逼迫它们全面加薪一方面会遭到剧烈抗拒,而另一方面会使其丧失经营热忱,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巨大隐患。 坚持政府主导其实是对国家财力的考验。在这个前提下,我会首先呼吁给公务员涨工资。当然鉴于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公仆队伍,首先需要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尽量裁撤冗员,加薪尽量面向基层,并将其隐形福利待遇消弭,实现收入真正公开化。 因为既然政府主导,不泽被公权力掌握者的改革是没有希望的——在此基础上,隐形权力机构事业单位的数千万职工才有加薪的空间,进而倒逼企业加薪。 但遗憾的是,目前尽管政府财力雄厚,但由于主要用于保增长、维稳定,是很难承受的。真想顺利推进,就必须首先需要加大对垄断国企收入的监管和征收力度和压低公务消费,必然会遭受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抗拒,最终倒霉的可能还是靠勤劳致富的中产阶级——如同个人所得税的神奇效果——准穷人帮助穷人改善收入状况。 为了全民顺利加薪,政府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有三:一是按法治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体制改革,为市场真正的主体——中小企业运营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推动各项维护劳工权益法规的顺利实施;二是完善二次分配机制,尽快完善国家福利制度,据经济学家测算,每在社会保障投入一分钱,将带来十倍的消费预期。这方面目前欠账很多,已经成为比加薪更严峻的社会问题;三是通过完善法治,积极引导,推动社会公益中介组织的成长,为更多先富人群和慈善组织回馈社会创造前提。 否则,喧嚣一时的中国式加薪只会听上去很美,而与多数人的福祉无关。 最后,引用外电的一段话:为了打破计划经济的瓶颈,邓小平当年喊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3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将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均衡、更有效率、更稳定的经济体,让不单是一部分中国人,而是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分享经济成长的果实。 ——那一定靠的是法治,靠的是市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