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文文 头衔:会员 积分:306分 注册:2011-7-17
状态:离线
|
|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哈利波特不是一部电影,是一种情怀 整个电影保持了灰色的基调,似乎是在向我们诠释了一种牺牲的精神。有人战斗,有人抗争,有人死亡。
本来以为哈利打败大魔头,至少欢呼欢迎巴巴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个都没有,甚至有人都没注意到哈利,而是为朋友疗伤,为死去的人悼念。这时候我才明白,哈利不是个英雄,所以他不用当成救世主般供奉起来。在这场战役当中,每个人都有努力,都有付出,和哈利一样多,他只是比别人多了些先决条件,所以担起了重任,他不是英雄,因为大家都是英雄,所以不需要优待。在电影的结尾,看到哈利和金妮,赫敏和罗恩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才发现时间是把杀猪刀,再刻骨铭心的事情都会过去,没有人永远是英雄,再刚强也敌不过岁月,头发灰白,秃顶,眼角皱纹一堆,等哈利苍老了,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过往的总总已不复返,然后平淡度过剩下的日子,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英雄,我们都不过是凡人而已。
类别: 美国电影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变形金刚3》:华丽的机器肉搏战 回头想想近一两个月在电影院看过的好莱坞大片,《加勒比海盗4》、《功夫熊猫2》、《X战警5:第一战》、《变形金刚3》,都是品牌延展性较强的电影产品,虽然观众的口碑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但各自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观众,并且每个系列都还处于不断的创作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聪明才智的膨胀,我们也有机会看到不同的电影表现形式,从普通的2D版,到3D版,再到IMAX 3D版,每一次技术的尝试都是人类的一次进步。
由Michael Bay执导的《变形金刚》三部曲终于要告一个段落,加之IMAX 3D版本的首次推出,这注定是金刚迷们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终结曲。相对于第一部的沉稳,第二部的沉闷,第三部Michael Bay已经全然不顾,影片的重点在于落花流水的动作场面以及眼花缭乱的特效画面,这是博派和狂派蓄势待发的一战,是真正的变形金刚大战。
类别: 美国电影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野战排》:从战争中观察人性 越战在美国人的心里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持续的时间和战争的惨烈程度都让美国人不能忘记,而更重要的是越战的失败引起了美国人很多的反思。通过这些思考在许多关于越战题材的电影里都深刻的挖掘了战争背后的人性的东西。Coppola的《现代启示录》,stone的《野战排》都是这一类影片的经典之作。
正像Spielberg说的那样“看完这部影片使人觉得自己好像去过越南了,并且再也不想去了。”而正是这种亲身经历的感觉给人以震撼,这一切源于导演stone的经历,主角taylor仿佛是他的化身,因为stone也是辍学参加越战的,两次负伤回国。他对越战的理解是真实的,最直接的,而他要传递给我们的对于战争的反思,也透过影片渗透进我们的灵魂之中。
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都有残忍的杀戮场面,而其实这一切的背后是战争激发的人类死亡的本能。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性本能(当然这些也在很多影片有所触及)和死亡本能,而战争更多的是直面死亡的,所以战争中激发出来的死亡本能是最深刻的。
类别: 美国电影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永无止境》:因人而异的奇效药 人的大脑所开发了多少?虽然说法比较多,但至今为止所见都只是一个小到见者流泪的数字立在百分号的前面,当然相反我们也知道了脑壳里这个“大核桃”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谁都想要将其充分的运用起来让自己的能力进一步的进化或飞升,而如果能让这个希望成为现实的机遇就摆在自己面前呢?
比起未免还有些不切实际的超能力者们,通过开发人脑的途径而一跃成为高智商的超人类也许要现实许多,毕竟未来的科学将开发改造人体部件放在了一个很靠前的位子,而这个立于进化最高点的生物群的欲求不满也是会获得一片共鸣的;本片之中倒并不像现实中科学家们预测的一样,将人折腾成实质上的机器人从而理所应当的在各项方面高人一等,而是通过仅有西装衬衫纽扣大小的透明小药片来实现这个可能性,坐在显示器前盯着光标半天憋不出字来的男主就是通过这个偶然获得的捷径从一个底层庶民的身份不断得以攀升,不过单凭这个展示妄想的顺溜主线是撑不起整个故事的,多重障碍的添加绝对是必然。
类别: 美国电影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保罗》:英美混搭的恶趣味 若一部电影有了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就可以说是已经成功了一半,这绝对无半点虚言。最具说服力的代表作当属《僵尸肖恩》,它让人们见识到了,僵尸并不是乔治·A·罗梅罗所独自占有的后宫。嵌套上英式的恶搞元素,让整部作品尤为灵动而鲜活,而且在回味上也下足了苦功夫。使得向来以血腥、残暴、极具施虐倾向的传统僵尸片,有了令人为之莞尔叹息的一面。如今这部环球公司制作发行的《保罗》,俨然是一副将英式、美式幽默相融合的野心勃勃的姿态。固然有着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两种迥然相异的幽默特质激烈地碰撞到一块,所产生的化学效应究竟能达到怎样的奇妙境界。《保罗》证明了,此种表现手法还在摸索之中,亟待发展与完善。
英式幽默同美式幽默,就好比英式英语同美式英语,根基是一致的。但可别小看了仅仅只是读音上的差异,以及某些特定单词习惯用法上的区别。这些细微的差别堆砌到一块,形成的整个不相交的区间,还是别有洞天的。美式幽默相对比较率真直露,大众化,易于接受;英式幽默则就比较隐晦含蓄,或者说是闷骚,拐着弯子说事。
类别: 美国电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