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颠倒的Q 头衔:会员 积分:877分 注册:2010-9-6
状态:离线
|
|
《品牌圣经》主要从消费的角度研究品牌文化,述说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与整个社会的群体消费意识是如何对产品、品牌、广告、设计产生影响的。反之,品牌被人所创造、改变又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涵盖了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等范畴。 虽然此书名俗了一些,内里却是别有洞天,本是当作案例买的这本书,但深入一看(尤其是简·帕维特写的那几篇)醍醐灌顶。配合其他作者撰写的案例,值得很深入地阅读。《品牌圣经》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摘抄几段 “我们受到广告商和媒体的激励将获得商品视为构建社会角色的方式,而且我们都可能会在某些时候进行高风险的购买行为以向他人传达信号。”P23《信任,以商品的名义》 “⋯⋯内涵和象征由广告创造,然后转移到产品身上,并最终由消费者消费。品牌的象征性用于两个不同方面:内在和外在。外在的,向他人传达我们的个性;内在的,加强我们的自我感。⋯⋯另外,通过购买的和不购买的品牌,我们被他人或由自己判定自己的特色。”P77《联系的纽带:商标、消费者和公司》 “ ⋯⋯与其他的特定人群相比较,通过品牌商品来进行自我定位在一些根据不同年龄进行划分的人群中是非常普通的。⋯⋯品牌是有用的,因为它能提供方法是人们可以找到归属感。看一看下面的例子:‘我不必在沃尔玛超市中买衣服。尽管我近了最大的努力去适应,但那些衣服就是不如阿伯克龙比菲(Abercrombie & Fitch)和盖普牌子的衣服,因为超市里的衣服表达不出任何东西。’以上这些评论来自妮科尔(Nicole),1999年6月发表在一个讨论美国服装品牌Abercrombie & Fitch的网络论坛上。”P147《个人标志》 虽然瑕不掩玉,但翻译的问题还是时而出现,如下面这些拗口的句子应该在翻译时再斟酌一下: “ 这个消费者社会的特征通过它对构筑和消费商品所包含的象征性意义以及希望从各种用品中寻求个人的满足的渴望中反映出来,获取并显示自己拥有的物质商品是体现成功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P149 “ 那么,品牌又为了作为社会意义的象征的目的是如何适应商品的?”P154 最后说到此再发几句牢骚,也无意批评什么,但反观看看身边诸多有名无实的打着学术的幌子的国人写的品牌书籍,充满了主观偏见,没点研究的精神不说,更可怕的是急功近利使得某些人丧失了客观思考的意识。
|
在关键的时间做关键的事,让关键的人感到我很关键 | |